昨天,网传电影《八佰》再次官宣重新定档,作为影院复工后的首部华语商业巨制,将于5月21日全国上映。这部描述抗战的电影,原定于去年5月5日上映,但在上映前紧急宣布撤档。 《八佰》对外宣称成本5.5亿,是华谊压箱底的年度大制作。去年5月14日,因“技术原因”不得已撤档。有人怀疑是导演管虎玩的太嗨,忘记了政治正确。 让人讳莫如深的“政治正确”,早成为公知们口里抨击社会现象的不二法宝。说的人强装肚里有货不便言传,听的人一知半解拼命点头假装意会。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集结了40多万部队抵抗,死伤无数。这场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惨烈战役,被称为“淞沪会战”。 电影里,日军破防,国民党大军西撤,一群400人组成的国民党士兵奉命掩护大部队撤退,驻守在“四平仓库”。 胜负毫无悬念。在现代战争中,20万大军面对几百人的残兵败将,分分钟即可碾压。 四平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建筑高大,容易隐蔽阻击。而苏州河南岸,则是公共租界,住的全是金发碧眼的欧美人。 国外人当时还不愿和欧美撕破脸,由于忌惮河对岸的租界,攻打四平仓库时就放弃了重型武器炮击和轰炸,改用步兵作战。这就给四平仓库里的国军战士一些微小优势。 在日军眼里,400人和800人本质上并没有不同。800这个数字,也只能鼓舞到这群战士自己。 河对岸的欧美人,每天看着对面四平仓库里炮火连天,却丝毫不用担心会打到自己,甚至开始打赌猜测四平仓库多久会被日军占领。 但每天早上醒来,都能看见对岸还在坚持抵抗。虽然枪声越来越弱,但依旧顽强坚守。 就这群国军小伙子,用血肉之躯拖住了国外20万军队整整四天。成功掩护大部队撤离,推动了中国全面抗战的打响。也令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粉碎。 这场并不起眼的战斗被称为远东凡尔登绞肉机之战 。那是另一场实力悬殊,但仍然拼死抵抗的战斗。像这样的战斗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很多。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里也描绘过断壁残垣下,国军战士为了保护城市,掩护百姓,用步枪和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的火炮坦克。 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官员的不抵抗政策,不能抹杀基层国军将士抵抗牺牲的壮烈。 可是豆瓣的影评下,类似“吃刘邦的饭,哪能说项羽的好”这样的评论却能得到几百个赞。 中国没那么不自信,抗日胜利是四万万全体中国人誓死保卫家园的结果,没有人能抹杀那些不再变老的战士为这个国家的付出,中国不会也没道理更改这段历史。 这“八佰壮士”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是国民党部队中最精锐的德械部队。两支队伍一共约1.4万人,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异常英勇,同时也伤亡惨重。 88师的三个旅长阵亡两个,六个团长阵亡三个,营长阵亡十一个,连排长伤亡占全员的十分之八。 凇沪会战中,在上海杨树浦及虹口以北布防,不仅击退国外海军陆战队,还向日军发起多次围攻,攻占国外海军俱乐部、冲入国外坟山阵地。 南京守卫战中,88师顽强抵抗,歼灭日军突击队,被日军第九师团破防后随即展开巷战。步枪、刺刀,士兵死伤无数。 但蒋介石下令放弃守卫,要求全军突围,导致10万守军顷刻失控,师长张元良放弃指挥脱队藏匿,全师陷入混乱,大部分将士死于南京大屠杀。 张元良的逃跑,也成为公知们用来否定这部电影的证据,因为一个逃跑的将领,否定了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的士兵,这显然只是公知们心里的“政治正确”。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国民党公认的最精锐部队,1937年日军侵略开始后,这支部队从军校直接编成部队,投入到上海苏州河畔八字桥阵地接替第一军阵地。他们死守阵地,抵挡日军强渡的部队,一共坚持了6天,苏州河的河水都被鲜血染红。 国民革命军税警总团,宋子文在1932年任财政部长期间建立的私人武装,当时甲级正规军都无法比拟的精锐部队。参加了守卫龙华机场等战斗。税警二团二营官兵在战斗中,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淞沪会战后又参加武汉会战。1941年底编入缅甸远征军,战绩辉煌,成为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部队。 川军,原本为民国期间四川军阀部队。抗战期间,川军先后有6个集团军另有2个军1个独立旅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是除中央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 在那段被国外侵略的历史中,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只要是拿枪的士兵,都是老百姓眼中金子一般的希望。 战争是悲壮的,《八佰》必定也不例外,所有的烈士都值得我们后人尊敬,是他们一个个的奉献出生命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以及当下的丰衣足食。 观众并不希望看到一帮不怕死的战士英勇就义。我们希望看到战士在牺牲前的犹豫,在决断前的彷徨,在强敌前的畏惧。 当年冯小刚的《集结号》就拍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抗日将领谷子地,他不会一味不要命的打击敌人,他也会害怕、也想活着。 只有还原真实,才能彰显出普通人的伟大。只有还原真实,才能让人牢记历史,感叹和平的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