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开阳地铁11号线什么时候建?有没有更准确一点的回复?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1-03

  《八佰》终于正式公映了,其实从之前点映受到很多人热捧来看,就足以证明这个跳票一年又重新上映的电影有多受到欢迎,从电影开始有关《八佰》的争论 就一直没停止过的,电影的上映的反复足以证明这部电影是多么带话题。很多人喜欢它对于时代的渲染,确实在对上海街道的还原上《八佰》做到了极致(几亿氪金不白花)。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却又有一种发力过猛的感觉。

  在这个细节上来说,雨田相信剧组人员应该也知道在淞沪作战中没有虐杀俘虏的事情。但可能是出于为了电影中勇士们的怒火以及凸显战争的残酷性,从而增加了的这个环节,但这却也违背了我军的对待俘虏政策。

  而且退一万步的来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本来就是一场打给国人过西方看的仗,杀俘这种败人品和给自己拉负分的行为根本就不会发生,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枪决。

  在抗战中俘虏一个日军是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抗战前期更是如此,深受军国主义荼毒的日军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被俘(主要是日军会采取连坐制度,得知被俘以后被俘人员的家人将会受到歧视和刁难,享受不到军人补贴)。因而对于这些少得可怜的日军战俘,我军都会给予很好的待遇,一些伤兵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甚至在抗战我军日子过得最为紧吧的时候,也没有降低俘虏的伙食标准,每天都提供烟酒,在二战结束后有序的组织日本战俘的遣返,甚至于很多日侨和战俘都感恩我们,不想回到日本去。

  而我军之所以如此宽待日军俘虏,一方面是的中华本来就是礼仪之邦,对敌人我们向来是以德报怨,这些日军俘虏本身也是被军国主义荼毒的牺牲品, 通过优待来破解日军污蔑的我军杀俘或者残忍的谎言。

  同时另一方面的让这些俘虏现身说法,积极加入到反战中去,事实上有很多日军俘虏甚至我军,投身到抗日战场上去。

  作为二战中最为歇斯底里的军队,日军不仅对自己狠(动不动就板载冲锋),对敌人狠,特别是的在战场上俘获的对手。

  在抗日战场上,日军对俘获的我军战士可不心慈手软,因为怕被俘的战士因为拖住他们的行军速度他们很多时候对于俘虏都是集中起来,用机枪排队枪决。而就算侥幸的被捉到战俘营中,等到俘虏们的是更为绝望的战俘营生活,除了当苦力吃不饱之外,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日军在二战中为了让士兵的锻炼胆量,经常用我战士来当训练的靶子,而且更有甚者将战士们当成活体的细菌实验对象。

  在二战进攻东南亚和菲律宾的战斗中,日军俘获了很多的英美士兵,巴丹半岛俘获8万美菲联军,而新加坡则是俘虏了10余万的英军,对于这些日本以前的老师(日本师法英美)他们的手段也是极其恶劣。比如着名的巴丹死亡行军,就是很好的例子,巴丹半岛投降的联军,日军强制他们徒步走到100公里外的战俘营,在行军的过程中约有1.5万人被无情地杀害。

  到了战俘营的盟军噩梦也在继续,吃的是最低配给,而且有的时候得自己找各种东西吃,缺乏药品的战俘营让很多伤兵病亡,而且日军在战俘营内还肆意虐待战俘,这些盟军战俘的人身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

  盟军中美军应该算是对待战俘较好的国家了,本身美国士兵和其他交战国虽是国仇,但没有家恨,而且美军一般都很遵循《日内瓦公约》。除了一些德军便衣队被抓住后会被宪兵抓去枪毙以外,很多德军士兵在战场上被俘都会得到妥善的安置。所以到了二战末期,德军中就流行一个说法“往东拼命抵抗,直到西边过来的美国人俘虏我们”,在他们看来投降盟军一般都会得到妥善的处置。

  对日军同样也是如此,不过因为很多日本伤兵都会藏着手雷和前来救治的美军同归于尽,因而到了后来,美军对于后来日军俘虏的态度就变得恶劣,经常对其进行言语上的羞辱和取乐,不过虽然是这样,但日军的生命安全还是得到保障。毕竟在战俘营的伙食比在岛屿上的好太多了。

  不过苏军在对待德日俘虏方面就没有那么的不拘小节了,一般的战争俘虏很多都会被扔到西伯利亚当苦力,在天寒地冻的地方很多人很难熬过冬天。而且相较于其他盟国,苏军俘虏关押年限最长,很多俘虏都是在1955年后才得以被释放回家。

  德军对待俘虏也是实行双标,对于英美等国的士兵,虽然也会出现虐俘事件,但总的来说是大多数人的生命是得以保障,起码能满足最低生活所需,而当时德国也知道美军的强大,不想在战后被美军清算,所以除了一些刺头外对美军还算不错。很多美军在战俘营里面也是得到的了妥善的安置,他们生活的环境基本上和电影《胜利大逃亡》中差不多。

  之前说过苏军将德军送到西伯利亚挖土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德军对苏军战俘也是挺狠的,他们会枪毙掉苏军的政工军官和一些伤兵,而且到了战俘营后还百般折磨苏军战士,部分战俘营的死亡率甚至在的50%,可见后来苏军对当时的德军是有多恨。

  电影《八佰》中对于日军战俘的羞辱性枪毙,更多是掺杂着剧组的艺术效果在里面,并非当时我军对待战俘的态度。这种画面看似大快人心,带动电影效果氛围的细节,其实很多时候可能会起到一种反作用,会让别人误以为保家卫国的我军也是刽子手。

  正如之前几年传闻,在缅北会战中以讹传讹的某位将军在缅甸俘虏日军后说的那样“去过中国的全部击毙……”,然后网上各种版本说杀了1200、3000、甚至是10000人,却不知道在正史记载中我军在缅甸仅仅俘虏几百日军俘虏而已。

  这种的历史虚无主义,夹带着网上很多人的私货,将战争当成一种简单的厮杀和快意恩仇,却忘了前辈们在抗战中的牺牲和所做的一切,以一种艺术的效果代入历史,从而就出现了很多类似于手撕鬼子、包子地雷的神剧出现,将抗日战争比作儿戏……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