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九歌》的“九”究竟是什么意思(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09-02

  2、虚数说。明杨慎《丹铅录》:“古人言安,多止于九。……《楚辞九歌》乃十一篇,《九辩》十篇。宋人不晓古人虚用‘九’之义,强合《九辩》二章为一章,以协九数,兹又可笑耳。”古今认为“九”是虚数者较多,清人汪中《述学释三九》说:“九者,虚数也。”并说《九歌》之“九”不过是表示篇数之多、章奏之繁。清马其昶《屈赋微前序》说:“盖《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九者数之极,故凡其多之数,皆可以九约之,文不限于九也。”

  3、阳九说。王逸《楚辞章句》:“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故天有九星,以正机衡;地有九州,以成万邦;人有九窍,以通精明。”******大学学者杨希枚《说神秘数字七十二》(5)一文进一步解释说:“显然的,王逸认为: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窍——九是经纬天地人伦之道的一条纲纪,且人原是‘与天地合度’的,因此赋颂之作也须与天地合度,从而以阳九命名。”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引《文选》五臣注:“九者,阳数之极。”由此看来,阳九说类似于虚数说。

  4、实数说。谭介甫《屈赋新编》说:“《九歌》实只有九篇,《国殇》即是为屈匄殉难命名的,原有‘乱辞’五句(指《礼魂》)是和《九歌》共用的。‘乱辞’本不能独立成篇。”李延陵《关于九歌的问题》(6)一文说:“先秦古籍中的《九歌》的‘九’都是实数。”因此,有的学者将《九歌》十一篇以“九”为实数,整合成九篇,如林庚的《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姜亮夫的《屈原赋校注》(7)等。也有学者认为是古人误编而成十一篇,实为九篇,如宋代晁补之的《重刻楚辞离骚序》。

  5、九神说。王逸《楚辞章句》有“言祠祀九神”之说,意思是说《九歌》之所以称“九”,是因为它所祠祀的乃为“九神”,因此,后人承袭此说较多。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认为,《九歌》本十一篇,其言九者,盖以神之类有九而名。刘永济《屈赋通笺》(8)说:“观叔师(王逸,字叔师)《礼魂》注,明云:‘祠祀九神’。则《九歌》之作,初为九神。”潘啸龙《〈九歌〉六论》(9)一文说:“《九歌》之名‘九’,并非在其篇数,而在于其所祠祀的神灵之类为‘九’。”徐英《楚辞札记》、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10)也沿袭此说。此说类似于实数说。

  6、九为纠说。此说以郭沫若为代表。他在《屈原赋今译》(11)中说:“‘九’并不是数目字,或许是纠字的意思,取其缠绵婉转。”马茂元在《楚辞选九歌》(12)中进一步解释说:“纠者合也。则纠也是多数的意思。”

  7、九为鬼说。龚维英《楚辞学习札记〈九歌〉释九》(13)说:“《九歌》之九,决非数目字九,读音亦非‘纪有切’。《九歌》之九,应读为‘举洧切’,就是鬼的别体字。……《九歌》者,鬼歌也,祭祀鬼神之歌也。”龚维英认为“九”、“鬼”可以通用,所以在他后来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楚辞研究方面的文章里,把“九”大都解释成“鬼”。林河在《试论楚辞与南方民族的民歌》(14)一文中,从侗族语音方面更进一步考证,认为:“《九歌》可译作《鬼歌》,亦即《神歌》,是专供迎神而唱的歌。”

  8、九为终说。吴孟复《读骚小笺》(15)说:“就字义言,《汉书杜钦传注》:‘九,数之极也’;《说文》:‘九,阳数之尽也’;而‘终’亦训‘极也’、‘穷也’(《广雅》)、‘竟也’(《尔雅》)。故‘终’与‘九’义正相同。”他还认为《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复”的“九年”即是“终年”。

  9、九为虬说。“虬”即今“虬”字,意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姜亮夫在《诗骚连绵字考》(16)中以“九”为“虬”,在其《楚辞学论文集九歌解题》(17)中,认为夏人尚九,九为夏数,“九”源于龙蛇崇拜。他说:“盖夏族中心之人曰禹,禹字从虫从九,即禹字之本,九者象龙属之纠绕,夏人以龙虬为宗神,置之以为主,故禹一生之绩,莫不与龙与九相关。”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