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G场某两人私会的视频被发到网上,立即吸引了无数眼球,迅速成为热点。在网络围观之中,相关机构定性为生活作风问题,两人均被建议免职。调查结论与处理结果尚未出来,网络热度也持续不减。 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理性理解的结果是双方同等责任,至于谁主动、谁被动,或是谁为主、谁为从则是无法判断。然而从舆情看,女主角似乎成为主要责任者,成为主动者,所以成了众矢之的,而男主角则被无视。 正因为如此,女主角的诸多生活、工作、学习细节被挖了出来,其中不乏听朋友的朋友的同事说之类,还有自称为女主角的知情者说之类,甚至还将两所高校捎带进去背锅。一些人感叹网络的神奇,另一些人则感叹网水之深、网涡之旋;一些人“敬佩”挑灯夜战、连续曝料者的执着,另一些人则感叹围观者的爱好之偏。 涉及双方的事情,为何女主角成了众矢之的,男主角却被无视呢?细细想来,这是网络常态。凡是涉及女士的负面新闻,总能引起不少人的莫名“兴奋”;同一事件中如果有男女两个主角,男士必然被靠边站,女性必然占据C位。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免得一些人往歪处想。这并不是要为女主角辩护,而是分析这种现象。本文也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女主角是完全错误的,既与道德不符,也与G场规则不符,受到相应处理是咎由自取,男主角亦然。 一个事件中的两个主角被区别对待,女主角得到“特别关照”,男主角几乎被无视,有三个原因,或是与三种思维相关。 第一,男主女从心理。在现代社会,女性越来越强势,生活越来越独立,在许多方面大有超越男性之势。比如在高考方面,女生录取比例更高;在研考方面,有的专业到了一男难求的地步;在公考方面,女生也是相对突出;在某些职场,更是女性的一统天下。 但这只是现象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现在还是一个男性主宰的社会。绝大多数行业,绝大多数职场,绝大多数工种,都是男性主导。在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在求偶方面,女性往往想找个依靠,要求男方有车有房,忠实可靠,自己即使一无所有也无妨。男性也认为应该有所担当,为娶妻生子奋斗在挣钱养家以及车贷、房贷的路上。 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之中,男性在外面可以“红旗飘飘”,女性在外面则必须“忠于夫权”。前者越轨是风流韵事(显然是褒义),后者出轨则是家门不幸(显然是贬义)。如此,在同一事件之中,男女主角必然被区别对待,这种思维延续了几千年。 第二,窥探隐私心理。张家长李家短是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即使在极为忙碌的时代,议论别人家的事情仍然是一些人的兴趣所在。在无处不网的情况下,这种现象自然搬到了网上,成为少数人的“事业”或是“工作”。某位在国外留学者曾经出口不逊,惹得某些人极为不快,三年过去了,一些人仍然在反复炒作。当然,主角也是一位女士。 有的会说,这也解释不了扬州风月事件中女主角为何成为众矢之的啊。如果把窥探隐私心理与男性主宰社会联系起来就明白了。男性主宰社会,网络焉能例外。同一事件涉及男女双方,在男性主宰之下,谁们窥探谁们的隐私,不言自明。 第三,恃强凌弱心理。从扬州风月事件看,围观内容介于合法与违法之间。绝大多数是将搜索到的公开信息串联起来进行解读。如何解读,解读到何种程度,决定于解读者的品格修养、兴趣所在、法律意识,这期间免不了+联想+猜想,超出法律边界无可避免。 超过法律边界者难道不怕追究责任吗?无须担心。隐私之类的个人权利被侵犯属于自诉范围,当事人不主动追究,等于平安无事。从这些年的情况看,还没有出现负面事件主角追究侵犯自身权益者责任的情况出现,一些人也就无所顾忌了。 这就是恃强凌弱了。再有权势,一旦成为负面事件主角,也就变成弱势了,何来精力维权?甚至无法维权,只能任由他人说去了。 扬州风月事件的女主角本就是一个弱者。她并非出身官宦或是富裕之家,只有一纸本科文凭,社会资源一无所有。即使考公上岸,仍然是一个弱者。一位新入职者,一位低职务者,到了某些环境之中,可能身不由己。此事件中的男主角权高位重,完全可以主宰女主角的命运。现在虽然一同“落马”,但男主角仍然相对强势,女主角则是弱者更弱,比原本的弱还要弱,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网友们,此事告诉人们,网络就是现实世界,并非虚拟,百态丛生,如果维权的话,比现实更加困难。所以,一定要行得端、走得正,千万别成为网络围观的对象。不知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期待留言讨论,供阅读此文者欣赏。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