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说,在一个大家庭中,每个人要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才能够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理想境界。 好的家庭,离不开泾渭分明的界限,每个家庭成员,各自独立,又相互扶持;保持亲密,却又相互尊重,不过多干涉对方的生活。 大家在各自的位置上,坚守自己的本分,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样的家庭,才会幸福和谐。 婚姻关系中的每个人,有着各自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生活阅历,他们拥有不同性格三观,不同生活习惯,在婚姻这个大容器里,交融在一起。 婚姻中,形形色色的人,难免会有一些缺乏界限感的人存在,他们没有边界意识,侵犯了别人的空间与情感,还不自知。 柯晴选择避而远之。可尽管如此,在中秋之夜,大姑子的朋友圈,还是成功搞砸她家其乐融融的美好团圆宴。 柯晴怀孕5周时,有严重的妊娠剧吐,她无法上班,只能回家休养,但是新房还在装修中,暂时不能居住。 杨灿有一个姐姐,已经结过两次婚,上半年时,她的第二段婚姻又结束了。柯晴到婆家没几天,她带着孩子也回来了。 大姑子的两场婚姻,为她带来了两个孩子,小儿子的抚养权原本是男方的,但大姑子还是把他一起带在身边。 她经常要打止吐针、挂点滴输营养液,偶尔买一些想吃的东西回来,自己没怎么吃,就被大姑子家的两个孩子分光。 而且,大姑子家的两个孩子都是男孩,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整天在屋里活蹦乱跳,吵闹不休,难得安静下来玩手机,声音也开得很大。 众所周知,女人在孕期基本上都很怕吵,柯晴也一样,但她性格比较“包子”,不舒服也强忍着。 杨灿工作很忙,隔三岔五还要出差,他察觉到柯晴的不适,曾出面沟通过几次,可大姑子却说,小孩子好动是天性…… 让她更郁闷的是,大姑子有些双标,自己以前在婆家一地鸡毛,天天和婆婆吵架,回娘家还动不动和她说“二十四孝”。 她知道自己在这个家里的位置,这里是大姑子的家,她没有资格对大姑子说三道四。 娘家在下面的区县,柯晴之所以早先不回去,是因为母亲不在家。老家的外婆生病了,母亲要服侍外婆。 父亲还在上班,他不懂得照顾人,只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母亲不在家,柯晴只能自己顾自己。 柯晴在娘家住了一个多月,产检时被查出缺铁性贫血,她血红蛋白不达标,是缺乏营养导致的。于是,杨灿又将她拉回婆家。 谁知柯晴刚在婆家住了几天,大姑子带着孩子又来了,还是长住。柯晴烦透了,期间,忍无可忍的她,和大姑子发生了口角。 柯晴很讨厌大姑子。大姑子同为女人,曾经也经历过生儿育女阶段,为什么不懂得体谅她现在的处境? 柯晴买了很多活性炭,以及芦荟等多肉植物放在房间,并通风了一个半月,便打算搬去新房。 公婆刚开始还不同意,说新房有甲醛,孕妇住不好,柯晴委婉地说,婆家人太多挤在一起,生孩子、坐月子不方便。 公婆自知理亏,在柯晴的坚持下,也不好意思再多说。柯晴搬去新房后,大姑子彻底把租房里的东西,都搬回家。 安置好后,快到中秋节,因为是新房,当地有个风俗,搬新房的第一年,中秋与春节不能空房。 正好外婆那边的事情处理完毕,母亲要过来照顾柯晴。于是,柯晴让父母一起过来,在新房过中秋。 公婆和杨灿知道,柯晴与大姑子的芥蒂还未消除,他们不好意思直接开口,暗示了几次,见柯晴没有叫大姑子一起来的意思,他们也不再多说。 好在公婆早已备好很多食材在家,大姑子和两个孩子的中秋宴,也能吃得很丰富。 在中秋之夜,亲家相聚团圆宴,其乐融融。大家有说有笑,气氛和谐美好,吃到一半时,公婆不放心大姑子,还打电话给大姑子。 大姑子没接电话。她在朋友圈发了几张照片,是一些简单的菜肴,并且配文道:女人长大了,就没有家了…… 公婆看到后,情绪明显受到影响。原本喝着酒,与柯晴父亲相谈甚欢的公公,不知聊到什么话题,忽然大发脾气。 俩亲家争执起来,后来婆婆也加入其中,杨灿劝都劝不住,美好和谐的气氛灰飞烟灭。 柯晴顿时明白,大姑子故意发朋友圈扮可怜,扰乱公婆的情绪,最后成功搞砸他们原本其乐融融的美好团圆宴。 缺乏界限感的人,认不清自己和别人的位置,总觉得自己是所有关系的中心,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和“肆无忌惮”。 所以,亲人之间要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别高估对方的承受能力,也别透支对方的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