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为村民拍摄上万张照片,让2000多位老人、2300余名儿童有了自己的第一张照片,让近7000个家庭拥有了全家福……从2012年起,贵州师范大学“1家1”全家福拍摄团26次深入贵州各地乡村,开展志愿服务,为当地村民拍照片。11年来,一届届大学生在深入乡土中国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见证了普通群众在山乡巨变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小伙子,我认得你,你是来村里照相的大学生!”从贵州威宁县城出发,汽车在山间兜兜转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郑宇潇终于来到了羊街镇兴隆厂村。刚下车,一位老人就认出了他。 11年前,郑宇潇还是贵州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和同学们组成拍摄团,曾来到村里为老乡们拍下许多精彩的照片。 兴隆厂村只是拍摄团拍过的80多个村寨中的一个。郑宇潇毕业后,他的学弟学妹们把这个活动延续了下来。一届又一届,拍摄团背着相机,扛着帐篷,26次走进贵州省的80多个村寨,免费为近7000个农村家庭拍摄全家福,也记录了11年间的山乡巨变。 郑宇潇从小就喜欢拍照,2010年高考后,他考入贵州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并加入了学校的记者团。大二时,郑宇潇偶然从新闻里看到,有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为村民拍照。“要不我们也去尝试一下?”郑宇潇向记者团提议,得到同学们的响应。 “11个同学报名,每人凑了300元,这就是我们的全部经费。”资金有限,大伙决定在食宿和交通上把预算压到最低。准备好帐篷和睡袋,购买了辣椒酱和方便面,又借了打印机、过塑机……2012年5月底,拍摄团启程了。 从贵阳坐火车到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再转乘班车颠簸数十公里来到中寨乡,一行人背着大包小包徒步翻山越岭,终于在天黑前到达了堕却乡西克村的村小学。西克村小学的校长很热情,专门为他们腾出两间教室用于搭帐篷住宿。“我们向校长说明了来意,请他帮忙联系村民和孩子们。”郑宇潇说。 第二天一大早,拍打窗户的声响叫醒了同学们,校长领着孩子们来拍照了。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响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在镜头里定格,小山村里传出阵阵欢笑…… 很快,大学生来村里免费拍照的消息传遍了全村,老老少少涌进了村小学,排队等候拍照。拍摄团白天拍照,晚上打印。三天内,他们拍遍了周围好几个村子,为村民拍摄打印了400多张照片,每到一处都受到了欢迎。 “有的老人和小孩从没拍过照,拿到第一张照片时,他们眼神里充满了喜悦。”村民们穿上盛装赶来拍照的场景,令郑宇潇至今难忘。 回到学校后,拍摄团用剩余的经费制作了一张展板,摆在了校园广场上,吸引了许多师生驻足观看。有的同学提出给拍摄团捐款资助,还有企业来到学校和他们谈赞助。 “老乡们的朴实笑容很打动我们,不能辜负这份质朴的情感。”郑宇潇说,为了保持活动的公益性,同学们拒绝了募捐和赞助。同时,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旧书和饮料瓶,把变卖的钱补充到活动经费中。一个多月后,他们又趁暑假前往贵州其他地区的乡村。 拍摄团变得小有名气,报名参加的同学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到了四五十人。“我们希望每一家人都能有一张美满的全家福。”郑宇潇和同学们给团队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1家1”全家福拍摄团。 “大家凭热情自发开展活动,其实当时我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2014年,郑宇潇考上山东一所大学的研究生,离校前,他把所有资料交给学弟学妹们,告别了拍摄团…… 2022年“五一”假期,安顺市紫云县四大寨乡牛场村来了一群年轻人。白天,他们举着相机拍个不停;晚上,他们扎起帐篷,吃着泡面当晚餐。他们是“1家1”全家福拍摄团的在校大学生,10年过去了,拍摄团依然活跃。 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精美小楼沿着道路依次排开,远处还有花椒、蜂糖李等特色产业基地。村里的见闻让同学们惊叹不已,特别是看到村民韦红雨正在直播销售自己的刺绣产品,大家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她。 “奋斗的身影,最值得我们用镜头记录。”领头的女孩叫周嘉璐,是2020级摄影专业学生,这是她最后一次以队长身份出来拍摄。她细心指导学弟学妹们拍摄,把自己的经验都留给拍摄团。“现在,学校给我们配备了打印机,还给报销车费。除此之外,活动形式跟当年没有太大变化。”周嘉璐说。 老家在山东东营,从小看惯了平原和大海,加入拍摄团两年来,周嘉璐对贵州的大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拍摄途中我看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景象,增长了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见识。能够亲眼见证贵州的发展变迁,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很自豪。”周嘉璐说,不论毕业后去哪里,拍摄团的这段经历都将铭记于心,“它教会我如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2023年,新学期开学不久,2021级摄影专业学生王柯淇带着同学们前往兴隆厂村,回访拍摄团以前拍过的村子。这是她接任队长后第一次组织外拍,心中有些忐忑,但和郑宇潇学长一同前往,又让她安心了不少。 郑宇潇研究生毕业后回到贵州,在贵阳一家媒体担任摄影记者。“10年前后对比,村子变化太大了。”一番打听,郑宇潇终于见到了以前曾拍过照片的村民王琳会,她刚从产业基地忙活回来。“房子是5年前通过危房改造政策盖起来的,又大又亮堂,住着太安逸了。”王琳会高兴地领着拍摄团参观自己的新家,还掏出了一本相册。 相册里有不少郑宇潇以前拍摄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合影——低矮破旧的土房前,母子三人站在坑坑洼洼的泥地上相拥而笑。“那会儿我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娃他爸一个人外出打工养活全家。”如今,女儿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儿子也在城里找到了一份足以自力更生的工作。 “平时在基地干农活,再喂些家禽牲口,一年能挣两三万元,过日子足够了。”这几年,兴隆厂村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种植和生态旅游,给乡亲们带来了家门口赚钱的机会。王琳会说,凭自己的双手致富,这是最让她自豪的事。 跟着郑宇潇一路寻找,同学们见到了许多老照片里的村民,也听到了村里发生的许多新故事:李仕学拆了老木屋,和90多岁的老母亲住进了新房子,今年儿子儿媳决定回村里发展,一家六口终于四世同堂;村小学土操场变成了标准运动场,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等一应俱全,蒋明忠老师骄傲地说,村子里出了10多名大学生…… 11年来,拍摄团为乡亲们拍摄了上万张照片,同学们突然发现,这些照片不仅见证了许多幸福瞬间,更记录了山乡的巨变。“回访当年村里的村民,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这不就是我们拍摄团最大的价值吗?”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拍照对村民来说已经稀松平常,王柯淇正琢磨着带领拍摄团转型,她似乎找到了一个方向。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每当幕色降临,晚霞就像一杯泼洒在天空的葡萄酒,把整个黄昏浸在微微的醉意里,光的色彩把原本白色的云染成了血红和金黄色。 2023年7月9日,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界牌村,农民正抢抓农时进行晚稻插秧。宛如镜面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