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卓民(1888—1976)生于广东中山县(今珠海市前山镇翠微村)一个茶商的家庭,少年时入私塾读经史,勤奋而聪慧。一九○三年,15岁随父来武汉,自费就读于武昌文华书院备馆(书院有正馆备馆之分,前者为大学部,后者为中学部)。一九○六年,革命团体“日知会”在文华活动频繁,他经常听“日知会”举办的演讲,深受感染。在此期间,他担任了文华校刊《文华学界》的(主编为余日章,刘静庵),并以“法兰西”为笔名发表鼓……[详细] 卓国华(1890—1980)女,香山县金鼎(今珠海市金鼎镇)官塘村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2月出生于望族,幼在家读书。兄卓振声为革命党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受其兄影响,15岁独自跑到香港,寄住辛亥革命最早的中国同盟会女会员徐宗汉家,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实践女校学习英文和日文。清宣统元年(1909),由卓振声介绍与妹卓国兴一起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工作。宣统二年(1910),参与“辛亥‘……[详细] 容嵩光(1870—1950) 香山县斗门(今珠海市斗门区)龙坛村人。父亲曾倾家资助洪秀全起义,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携家远赴美国谋生。1894年,容嵩光为旧金山中华0负责人,加入中国同盟会,受孙中山委任为中国山多些部通讯处处长兼筹饷局主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航空救国”,希望华侨支持创办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民国3年(1914)委派林森赴美筹办航空学校,容嵩光积……[详细] 徐宗汉(1877-1944),原名佩萱,中国女权活动家,民主革命家,贫儿教育家。投身民主革命洪流,领军起义制运军火、提倡女权倡办女学,是辛亥革命的女杰和妇女运动的先驱;支援各项抗战活动,为反对袁氏-、-侵华战争、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卓著贡献,是中国人的挚友和中国贫儿教育的开创者。富家民革徐宗汉,原名佩萱,原籍广东珠海市北岭村,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买办兼茶商家庭。徐宗汉是徐氏家族……[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