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干部办事热情公道了,村里也干净整洁了,家家户户之间相处更融洽更和睦了,老少爷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细数村庄发生的新变化,从矛盾纠纷不断到干群齐心,从环境脏乱差到风景如画,高密市柴沟镇郝家村村民范怀信喜上眉梢。 今年以来,高密市坚持目标导向,聚焦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高效整顿,下苦功实功、出硬招实招,精准施策抓整改,逐村转化见成效,全市61个村全部实现了整顿转化提升。 摸清底数,找准症结。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首要任务是找准问题、找到“病灶”。坚持把“村村走到、村村排查”作为市镇领导干部换届回访调研规定动作,深入调研解剖麻雀,找准软弱涣散症结,先后组织全市262名市镇领导干部,走访调研866个村,帮助查摆问题2100多个,制定整改措施4500多条。柴沟镇建立“三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党委书记、社区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召开分析研判会议,逐村分析查摆问题,摸透摸实村情村况;井沟镇结合开展“串门连心大走访”活动,镇村干部逐门逐户入户走访,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300余次,征求意见建议1680余条,以“民生日记”记录群众所思所盼,真切把准村庄“脉搏”。 精准研判,聚力攻坚。高密市把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镇(街区)党(工)委“一把手”工程,党(工)委书记带头包靠,一村一策,靶向发力。聚焦整治党组织书记不胜任问题,采取“外引、内挖、下派”等方式,从在外务工经商能人、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中择优补齐配强。聚焦整治村干部管理监督不严问题,出台村干部任职负面清单和从严管理办法,每季度组织纪检、公安、信访等部门对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个过“筛子”进行“体检”,及时将不符合条件人员排除在外。聚焦整治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坚持“输血+造血”双管齐下,既帮助软弱涣散村实现集体经济短期增收,又帮助上马产业项目,实现为村里持续“造血”。今年以来,共建设蔬菜大棚、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项目18个,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建章立制,常态长效。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基层党组织常态化整顿提升、长效化晋位升级。每月组织镇(街区)召开一次基层党建点评会议,做到整顿工作必检、重点问题必通报,时刻绷紧乡镇整顿转化这根“弦”,确保常抓不懈、紧盯不放。制定评估验收办法,明确4大项、15小项评估内容,采取专项述职、民主测评、实地查看和个别访谈等方式,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项评估,每年底开展一次综合评估,逐村梳理审查整顿转化情况,查漏补缺,确保整顿质效。(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