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都江堰地铁二十五号线有哪些站点?有没有更详细一点的回复?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1-30

  在我国当前的乳制品市场中,蒙牛和伊利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两个品牌,旗下产品也受到大众的喜爱。有些人认为,作为坐拥商业帝国的成功企业家,他们的经商之路一定是非常顺遂的,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作为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从基层做起,从一名普通的养牛工人打拼成乳品行业中的翘楚。曾经的他因为功高盖主而被伊利踢出局,8年手撕老东家逆袭行业第一,牛根生到底凭什么呢?

  牛根生于1958年出生于内蒙古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中,全家的收入十分微薄。为了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牛根生的父母只能将他送到一户养牛的人家中生活,以此换取50元来贴补家用。1978年,牛根生正式接手了养父的事业,将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放在了养牛上。

  1983年时,牛根生以一名洗瓶工的身份正式进入一家奶制品工厂工作,这家工厂也正是伊利集团的前身。由于从小的劳动经验,牛根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十分优异,这使他在短短半年后就被提拔成了小组组长。在成为组长后,牛根生不仅依旧辛勤工作,在走上管理岗位后,他更对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常常向公司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令高层领导注意到了这个既有想法又吃苦耐劳的年轻人。

  1996年时,牛根生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面向市场推出一款名叫“苦咖啡”的雪糕。产品一经面世后便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年销量更达到了3个亿,这也令牛根生成为公司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为伊利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牛根生在公司中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伊利公司的副总裁。

  随着牛根生在公司中的威望越来越高,身为董事长的郑俊怀一度感到了危机,在工作上常常会给牛根生下绊子,在暗中处处为难他。郑俊怀的这种做法也让牛根生明白,自己已经被踢出局了,在伊利或许已经无法实现抱负。于是时年41岁的牛根生正式从伊利出走,决定自立门户。

  离开伊利后,虽然自己的工作经验很足,但苦于没有人脉和资金的支持,牛根生的创业之路也进行的十分艰难。在当时已经人入中年的牛根生很难再像年轻人那样再次从基层干起,也很难再去另找工作。于是在深思熟虑后,牛根生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创立了蒙牛集团。

  由于在乳制品行业中已经打拼了半辈子,牛根生良好的人缘和口碑吸引了许多之前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来为蒙牛的发展添砖加瓦。在蒙牛成立之初,牛根生也知道自己初具雏形的企业暂时还无法和已经形成规模的伊利来分庭抗礼,于是便巧妙采取了一个奇招,那就是打广告。

  在庞大的广告宣传下,蒙牛品牌的高效曝光率让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这个品牌。加上质量过硬的产品,蒙牛逐渐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中的巨头企业。牛根生只用了8年时间便手撕老东家,逆袭成为行业第一。

  牛根生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的经营哲学很简单,那就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牛根生对待人才丝毫不吝啬,不仅通过科学人性的管理手段和种种如股权激励、奖励分红等方式来促使员工更加努力的为公司做出贡献,更建立了多个团队来开拓全国各地的市场,使蒙牛的经营范围越做越大,这也是牛根生“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体现。

  如今在企业越来越成功之后,牛根生也热衷于慈善事业,成立了“老牛基金会”来为环保保护事业、救贫扶灾、文化教育事业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各类扶持项目覆盖全国。牛根生的这种慈善之举或许也是蒙牛为何能发展的越来越好的一个原因。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牛根生因为功高盖主而被踢出伊利,或许也是伊利出于公司发展的考虑。但从牛根生能在41岁时依然能够坚持创业并将企业做大做强,逆袭成为行业第一这点上看,牛根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他的创业经历也值得人们去学习。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对牛根生被伊利踢出局后自立门户逆袭成为行业第一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