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小说月报》《散文》创刊四十五周年座谈会召开两刊推动当代文学塑造当代审美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5-09-23

  作為第五届百花文艺周活动之一,“新大眾文艺语境下文学期刊的守正与探索《小说月报》《散文》创刊四十五周年座谈会”於9月20日在国家海洋博物馆举办。座谈会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卢楨主持,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福伟,《散文》执行主编张森、编辑田静等出席。

  《小说月报》与《散文》均诞生於1980年1月,已相伴45年。《小说月报》由茅盾题刊名,秉承“為人生”传统,是中国小说阅读重要平臺,形成“《小说月报》现象”;《散文》用王羲之集字作刊名,以“格高境阔、文洁意新”的标准选稿,被誉為“中国文学园林的园中之园”。两刊屡获国家期刊奖等权威奖项,深刻嵌入当代文学体系,既是作家摇篮、文学窗口,也賡续文脉、润泽心灵。

  卢楨教授肯定了两刊推动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更為无数读者播撒下文学的种子。他分享了自己从大学读刊到如今将其作為教学资源的经歷,赞赏《散文》的文体探索与两刊稳健开放的办刊姿态,共同构建出一片辽阔而温暖的文学原野,值得每一位读者与作者珍视。

  随后的研讨中,《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称两刊是作家“成长和创作的口粮”,平易近人且与时俱进;《当代》主编徐晨亮指出两刊形成“内核稳固、边界开放”传统,近年还通过多渠道拓展传播;南开大学邱雪松教授认為百花社“一社两刊”模式是观察当代文学的佳选;作家田耳分享读两刊的经歷,称其助自己形成创作风格,如今还推荐给学生;作家周荣池提出作者与编辑需从“创作”“编发”维度推进稿件服务大眾。

  会上,学者从文学史脉络出发,肯定了两刊在塑造当代审美、推动创作谱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作家与读者则从亲身体验出发,深情回顾了两刊如何陪伴创作、滋养心灵、联结几代人的文学记忆。与会嘉宾一致认為,面对新大眾文艺语境下的机遇与挑战,文学期刊应继续坚守文学品质、拓宽传播路径,在守正创新中持续引领风尚、照亮人心。(记者单煒煒)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