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跟往常一样,青藏集团公司西宁车辆段马云提前1个小时来到单位,这是他雷打不动的工作习惯,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过后,他就要告别39年的铁路生涯,正式退休。 1983年12月,马云踏进青藏铁路,从货车车辆钳工到客车空调机工、发电车乘务员、质检员、车队长,39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满心忐忑的车辆学徒成长为客车车电的“全能王”,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懵懂小伙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每一步他都走得极其笃定踏实。 换上工作服,戴好作业帽,马云用手指仔细擦了擦胸前金黄色的铭牌。相比39年前初次穿上铁路服时的激动,今天,他的内心多了几分感慨和留恋。收拾完毕后,他来到应急指挥中心,仔细向当班人员询问昨天客车运行情况,并将重点故障的处理情况一一记录下来。 10时,马云将编写的快速查找电气故障的七种判断方法、空调机组“看、闻、摸、听、测”五字检修法和《青藏发电车应急故障手册》等教材发送到乘务员学习群中。从年初开始,他就着手对近年来车辆常发、易发的电器故障进行梳理和归纳,对相关应急预案进行完善交给班组职工,通过他编发的图表和检查应急流程图,乘务员可快速查出故障所在,高效解决途中突发车辆故障。 吃过午饭,马云开始收拾自己的衣柜,里面除了几件泛白的工作服,就是一大摞沾满油渍的日记本和大小不一的图纸。从绿皮车、空调车到动车组列车,每一车型的电器图纸他都细心收藏。大大小小的笔记本,记满了他39年来遇到的各类故障处理方法。“这些笔记本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被青海省工会博物馆收藏呢。”马云语气中带着自豪。 “我的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最多一天能接五六十个电线多年里,“天路远程遥控器”的大名早已闻名全路。无论白昼深夜,乘务员在值乘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都会打电话请教马云,每次他都有求必应,远程指挥乘务员步步排查处理故障。 “马师傅的大脑就是一个‘活电路图’,不管是发电车还是空调系统的难题,在他这里都能迎刃而解,没有啥能难倒他的。”调度科技术员孙杰说。 粗略统计,39年里,马云拆卸过的零件超过60万个,经手检查过的车辆有20万辆,处理的重点故障达6000多件,帮助兄弟路局解决疑难问题300余件,帮助厂家解决技术难题100余件。退休之际,一些技术厂家纷纷抛出橄榄枝,想高薪聘请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退休之后,他依然要远程指导年轻职工。 14点,马云来到以他名字命名的“马云劳模工作室” ,察看最新的技术攻关成果。自2016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解决现场疑难问题50余件,车轮车床防护装置改造、青藏客车逆变器卡板试验小车、动车组半永久车钩渡板开启辅助工具等技术攻关成果,在实际运用中效果良好,不仅节支降耗,还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这个保险容量过大,你再确认一下。”“这个地方加装一个空气开关,保护作用更好。”观察片刻,马云一一向工作室成员指出不足。今年暑运前夕,他还结合旅客列车现场存在的技术难题,为工作室成员制定了几个攻关课题。 16点,马云来到检修运用大库,背上工具包登上旅客列车,给青工讲解车辆绝缘不良的处理方法。从第一次带徒至今,他带过的徒弟已超过500人,许多徒弟都成了全段的技术骨干,其中8名已走上管理岗位。 17点30分,马云拨通了在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车务段工作的女儿的电话,“今天下班,老爸就要离开工作岗位退休了,我手中的接力棒就交给你了,我这一生选择铁路无怨无悔,希望你踏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马云鼓励女儿。 18时10分,走出西宁车辆段大门时,马云转过身,深情凝望着这个自己奋斗了39年的地方。 作为凝聚全球合作共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服贸会的展览面积和线下参展企业数量均超过上届,整体展览展示面积达到15.2万平方米,将有24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来自全球服务贸易的多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得到展示。 记者在服贸会首钢园区的元宇宙展区探馆发现,工业元宇宙已经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拓展,工业制造正为元宇宙落地提供“沃土”。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8月31日发布的《年度气候状况报告》称,2021年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海平面均创下新高,表明尽管人们在努力遏制温室气体排放,但气候变化趋势仍未减缓。 9月1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顺利走出舱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从空间站出舱主通道——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迈入太空。然而细心的小伙伴们会发现,历次航天员出舱画面中,航天员身后的星空背景居然一片漆黑,浩瀚星空中的星星都去哪儿了? 国家公园是全球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类型,不仅是维护国家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地,也是为国民提供生态游憩、科普启智和科学研究的公共区域,更是彰显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形象乃至国家精神的重要窗口。 2.8万亿元!这是《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于8月31日发布的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14.6%。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经济体,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也为全球研发经费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多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风情,炫酷的元宇宙技术,逼线年服贸会开放首日,位于北京首钢园展区1号馆和2号馆的文旅服务专题展人气爆棚,观众排起了长队,在丰富的文旅新体验中尽情释放对“诗与远方”的热情和渴望。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21.6%,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下半场”的比拼,战幕已开。用户越来越多,如何从“有”到“好”——解决“安全、续航里程、快速充电”这三个“痛点”? 本次评选共征集了125项候选技术,由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的31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经过评审,以下八项前沿技术和八项面向量产应用的创新技术脱颖而出。 这可是一个发射重量达到23吨的“大家伙”。“这块头和分量,相当于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总体系统主任设计师张峤为它精准画像。 全球首座以合成生物为主题的科普展馆8月30日在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揭牌。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段时间以来,科普要从“知识补课”转向“价值引领”这一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同与落实,尤其是在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重要渠道的时代背景下,科普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要超越到科学知识之上——转向科学理性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弘扬。 在近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大学认知神经学家Robert Reinhart和同事证实,连续几天用弱电流反复刺激65岁以上成年人的大脑,可以使其记忆力持续改善长达一个月。 以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为首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观察到月球上的永久阴影区。该人工智能有望“照亮”永久的阴影区,尤其是那些尽管旋转但自然阳光仍无法到达的区域。这项近期刊载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研究也包含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计划中,有助于为其将来的登月计划确定着陆点。 植物伸长和弯曲以确保获得阳光。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当植物被树冠遮蔽并同时暴露在温暖的温度下时,会有两种植物因子促发加速生长。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这项发现将帮助科学家预测植物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全球气温上升损害产量的情况下提高作物生产力。 2021年研发经费超千亿元省份数量较上年增加3个,广东、江苏、北京和浙江的投入超过2000亿元,研发经费规模已接近或超过部分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14亿多人每天消耗肉类24万吨,保障巨量的肉蛋奶供给,离不开强大的现代饲料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