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9月14日晚,在浙南山区泰顺县东溪乡, 这场茶歌大会,集聚省文旅、文联等省直单位和来自省内外的茶产业、文化界大咖,通过文艺演出、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打开了“中国茶乡”的奇妙夜。 从2019至2022年,小山城连续举办了三届全省茶歌大会。细品这首曲子,感受弦外之音—— 在茶歌大会上,集中展演的是前期征集的2022新茶歌唱作大赛优秀作品,嘹亮的歌声响彻浙南茶乡。 “茶歌是一种传统民间歌舞体裁,由茶生产和茶饮用主题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文化现象。”泰顺县文化馆培训部主任夏妙清说,茶歌既有由诗为歌和由谣而歌的文艺派,又有茶农自创的豪放派。 简而言之,就是歌唱家遇到茶农,用歌舞手法表现本土茶文化。比如,云南有《彩云之南》、江苏有《茉莉花》,而最能代表浙江的茶歌,则非《采茶舞曲》莫属。 很多人不知道,这首由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先生创作的《采茶舞曲》诞生地并非在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园,而是在距离杭州500多公里远的温州泰顺县东溪乡。 提及《采茶舞曲》的缘起,当地茶农大都能道出个一二三。早在建国之初,东溪乡满山茶园,蔚为壮观。1958年5月11日,时任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先生到泰顺巡回演出,在东溪土楼编写的《采茶舞曲》。 之后经国家领导人修改,这首朗朗上口的曲子很快传唱大江南北。“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唱的不仅是一种生产现象,更是一种心情意境。乐曲采用浙江民间音调,乐句逗趣,似年轻人相互嬉戏,像老茶农赞美丰收。 这样的采茶调子,随着茶香飘向世界。《采茶舞曲》也发行了100多种语音唱片,并于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在2016年为律动G20增姿添色、惊艳世界。 2019年起,在省市引导与支持下,泰顺在东溪乡举办首届全省茶歌大会,以本土特色方式,讲好地方发展故事。此后,这样的茶歌盛会每年举办一次,并引入线上“浙里云购”和线下“泰”有艺市文创市集,吸引江浙闽赣皖等茶文化产业资源纷纷集聚,成为延伸茶产业链的有力引擎。 产茶胜地多如斯,为何浙边风景好?作为国内著名的江南茶区,浙江省内有68个县(市、区)产茶,茶农110多万户,茶园300多万亩。其中,杭州西湖、湖州安吉、丽水松阳、温州永嘉等均是产茶胜地。为何全省茶歌大会落户泰顺? 答案是:文化传承。茶歌大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歌传情、以茶会友,《采茶舞曲》这些年在泰顺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一首歌唱红了,就要考虑如何传承下去。”泰顺县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当地谱写“新调子”的路径:土楼、茶馆、木偶戏……当这些本土货遇上《采茶舞曲》,一首歌演化出了许多新的艺术场景。 余音绕梁的好戏,也要有人接力。东溪把握住了《采茶舞曲》的音乐效应,不仅将东溪中心小学建成浙江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分校,还对接浙江音乐学院和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建成多个创作采风实践基地,赢得了“茶歌小镇、音乐东溪”文化名片。多年来,东溪唱来了首个省级茶歌发展研究会、首届浙闽赣皖茶歌文化研讨会,首届全省茶歌大会。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地以人大决议的形式把《采茶舞曲》定为县歌,甚至很多人的手机彩铃是《采茶舞曲》,广播电视开机曲是《采茶舞曲》,中小学校课间铃也是《采茶舞曲》……几乎是“全县同唱一首歌”。 这就不难理解,每届全省茶歌大会都能吸引100多名远道而来的志愿者参与,他们的年龄层从00后到50后。“茶歌大会是一场视听盛宴,唱的是山区情怀,传的是发展心声。”一名连续参加三届茶歌大会的90志愿者这样说。 一首茶歌,如何兴文旅?在我省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里,有多处强调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与文化兴茶。 具体而言,就是要培育与茶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茶生产、茶文化、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融合发展。 此前,泰顺深挖茶产业潜力,努力变地区差距为发展红利。实施“五个一、五个十”茶产业发展战略,聚焦重要节点城市进行“靶向吆喝”,让泰顺茶叶香飘全国。 如今,全县茶园面积达8.8万亩,茶产业链综合产值12.3亿元,每年带动农户人均增收7500多元,一片茶叶逐渐带富一方群众。 发展如歌,曲有余韵。这几天,走进泰顺东溪,跃入眼帘的是音乐五线谱的建筑外立面、音符形状的路灯、拿着不同乐器的人物雕塑、刻在石板上的《采茶舞曲》乐谱,转角还可能邂逅乐团、歌手在演出,欣赏来自浙江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家协会、浙江师范大学等创作者教授少年儿童们的歌唱……承接这些网红流量的有《采茶舞曲》主题文化园、茶博园、特色名宿和农事体验区,还有连日来正在举办“泰”有艺市文化市集的东溪茶文化一条街。 沿着茶歌的曲调,村民也找到了发展的节奏。位于镇中心的上村,茶园由3年前的500来亩增加到现在1000多亩,仅茶青销售就能给每户村民带来万元以上增收。村里还兴起音乐主题民宿、农家乐,客人络绎不绝。“有意思的是,以前村民要外出打工,现在村里人手不够用,还要去外面找人来村里打工。”上村党支部书记蔡伟平说。 在本届茶歌大会上,茶歌已有各种演绎新编,不仅回顾了茶歌与生产、生活的渊源,也引出了采茶舞曲纪念馆,讲述着泰顺特色产业发展新故事。期待歌者如斯,源远流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农”工作和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22日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包括总则、基本要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赋能、产业治理与安全、附则等六章共七十二条,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9月15日至21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安徽合肥举办,80余场双创活动密集举行,近400名创业创新代表云集合肥共襄盛举,近2500万人踊跃参与主会场线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交会对接到空间站建造……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中国航天的高度不断被刷新,距离梦想的目标不断接近。 站在溪水林场东北侧的柏油路上远望,蓝天白云下,道路两侧一栋栋大棚整齐排列,甚是壮观。南侧是木耳大棚,劳作的人们忙着从菌袋上摘木耳;北侧是果蔬示范园,几名工人正把刚摘的油豆角装上车。 “女性参与科学研究,是其发挥自身潜能、影响世界发展进步的重要渠道。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女性仅占全球科研人员的33%,年轻的女性科研人员面临基于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多重挑战。 中国科研人员揭示全球尺度上叶片含水量和环境温度对叶片影响。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植物碳获取、水分传递、养分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全球叶片功能性状样点分布。 在中国电科38所的空天信息产业展区,一颗蓝色的地球模型静静立在展台上,不远处,“巢湖一号”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模型正在观测着“地球”。”从“上天探海”的卫星,到元宇宙中的虚拟现实,再到被称为人类科学“终极疆域”的脑科学、类脑技术,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让不少参观者直呼“过瘾”。 通过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推动中小企业拥抱数字化、主动转型,进一步向‘专精特新’行列迈进。 9月16日至20日,以“硬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2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 英国科学家团队展示了一组受动物启发的飞行机器人,可以在飞行中建造3D打印结构。 9月15日一大早,五指山市水满乡新村茶农邓小妹背起竹篓,戴上帽子,前往不远处的茶园采茶。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在五指山市,除了茶叶产业,雪茄烟叶种植产业也开始逐渐发力。 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王海东指出,接下来将深化医养资源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健全医养合作机制。 6600万年前,雄霸地球的恐龙消失了。王强说:“年代学结果显示,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分布的时限是6824万年到6638万年前,表明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的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这真应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同学们给邓秀新院士起的绰号——“邓布利多校长”,在他的手中,柑橘就像变魔法的道具,变幻无穷。 10年来,我国新增15项世界遗产,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15处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5个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