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顾靓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5月21日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中国传媒大学等发起的“光明影院”助残之路也走过了5年。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700多万视障人士。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项目自 2017 年年底创立以来,致力于将影视艺术用声音抵达视力障碍群体,800 多名师生志愿者先后加入,制作完成 520 部无障碍电影,两部无障碍电视剧。 过去5年,“光明影院”项目走进全国31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实现全国2244所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对国务院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点对点覆盖,上线全国有线亿户家庭。项目师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公共图书馆、用声音传递画面色彩,帮助视障患者用聆听感知光影,构筑起一条直抵盲人心灵的文化盲道、精神盲道、心理盲道。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广电集团、北京歌华有线举办“光明影院”助残五周年礼赞活动,与社会各界联合发起“光明行动”倡议。 作为“光明影院”文化助残发展过程的记录,本次活动上,报告文学《光明影院的故事》与纪录片《光明影院》正式发布。同时,《光明影院的故事》中外出版方代表在现场签订了《光明影院的故事》中亚五国海外版,未来,该书将出版哈萨克文、吉尔吉斯文、塔吉克文、乌兹别克文与土库曼文版,与“一带一路”国家读者共享无障碍信息传播成果。 “光明影院”项目的青年志愿者表示,无障碍文化的实质,是人道的精神、人权的精神、现代化的精神。尊重和保障残障群体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文化生活,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陶勇表示,常人可以享受到色彩、美景与动感的视觉,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视障者没有这样的幸运。“我们可能用全力也阻止不了病魔的脚步,但是我们可以用爱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光明。”“光明影院”和陶勇所做的“光·M计划”(光盲计划)都希望促进残障群体的文化参与,给视障者一个立体的世界。 着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与“光明影院”学生志愿者共同朗读全国“光明行动”倡议,影视界演员、一线工作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视频的方式响应这一倡议,表示愿意成为志愿者共同助残。 “光明影院”青年志愿者使团表示,“光明影院”将继续坚持每年制作104部无障碍电影,服务视障群体,促进文明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