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来还书。”南山区沙河街道居民杨先生提着满满一袋书,与孩子一起来到沙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归还暑假期间借阅的图书。 在沙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层,有个开在家门口的图书室。这里宽敞明亮,架上图书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平常图书室很受欢迎,附近的学生、居民经常来这里看书、自习。”工作人员介绍,这也是一个小型的活动场所,不时举办培训、沙龙、读书会等。 不仅有图书室,沙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配备新时代大讲堂、书画室、创客室、乐团室等阵地设施,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精彩活动每日上演,已成为周边居民生活中的好去处。 这是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南山有效整合全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和资源,共同组成“1+8+101+N”南山文明实践“密码”。 “1+8+101+N”是指南山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的基础上,建立的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街道实践所、101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N个在公共文化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挂牌成立的特色文明实践点。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在全区星罗棋布,结合所在区域特点,通过精彩纷呈的公益活动形成特色。 “注重创客教育和培养是我们的特色之一。”沙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介绍,“希望通过这类活动,提升周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所3楼设置创客室,室内的桌子上摆满DIY创客模型和各种小发明小创造。这里时常举办针对青少年的创客活动或者相关亲子活动,鼓励小小创客们通过发明实践、动手创造,将奇思妙想化为现实。 创客室隔壁的舞蹈室经常出现印尼舞蹈队的身影。沙河街道是深圳华侨聚集较多的区域之一,中新街社区“侨胞之家”还曾获评全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荣誉称号。这支组建于1995年的印尼舞蹈队经常来这里排练,舞出老归侨最美“夕阳红”的同时,还将归侨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紧密相连。 结合周边居民需求,实践所开设成人或少儿书法、国画、诗朗诵、形体、芭蕾、模特、手工创意、家庭急救培训等公益课程,也有婴幼儿辅助按摩等特色培训,深受居民欢迎。每当有新的活动信息出炉,工作人员都会转发到居民活动群中,各社区联络员还会进行分发。热门活动的名额往往“秒空”。 “平均下来每天都有活动举办。我们还将部分走廊作为小型展览场所,挂放居民创作的书画作品。他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工作人员说。 如今,沙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带动13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1+13+N”志愿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致力打造弘扬传播新思想新理论、开展精准常态志愿服务、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培育践行文明新风尚平台,充分体现服务群众、弘扬新时代文明的能力,也将特色社区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相融。 在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辐射、带动下,全区10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文明阵地设置在了离居民更近的位置,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居民“零距离”。 8月10日,西丽街道曙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了“‘古诗词与修身智慧’诗意少年向未来”活动。该活动是南山区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主题活动之一,包括6场线下社区文明实践站讲座、线上短视频点播与免费听书服务,用传统文化为青少年种下崇德向善的种子。 此前,曙光社区还培养、建立了一支“文明小天使”队伍,通过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和参加文明志愿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义工“小天使”们多次参加城市文明宣传、劝导,用文明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家庭,从而影响更多的人,为塑造文明社区形象添一份力。 “我们充分挖掘村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新内涵。”南山街道北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介绍,有着500年历史的北头村是深圳最早的村落之一。2006年,以体现北头发展史为主题的北头村蚝业陈列馆建成。这是深圳市首个村级博物馆,也成为村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基地。 陈列馆占地700多平方米,近千件展品大多为社区居民自愿捐出,有珍藏的老照片、传统生产工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具等。开馆至今,每天都有大批居民前往陈列馆参观、学习,了解北头的发展史。 陈列馆已成为北头社区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教育基地。依托陈列馆,北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多项文化传承系列主题活动,还培育了一批村史小小讲解员,将优秀村史文化传承下来。 9月26日,《经典粤剧:讲·学·演》专场即将在南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华夏艺术中心上演。这是由南山区文明办、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华夏文化艺术节中的精彩活动之一。 与华夏艺术中心一样,万象天地剧场也是南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这些高水准的、热门的社会文化场所纷纷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朋友圈”,拉近居民与艺术的距离,进一步满足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以万象天地剧场为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列活动——万象音乐荟应运而生。万象音乐荟凝聚了万象天地剧场两大原创音乐品牌:“万象国乐雅集”和“古典音乐翘楚”系列,以万象国乐雅集、古典音乐翘楚、人文艺术讲座、城市艺术活动4个板块,开展了9场音乐活动,带领观众走进音乐、品赏音乐,让音乐之美源源不断涌入观众心间。 从大雅之美的传统国乐到经典动听的古典音乐演奏,从鲜活有趣的艺术讲座到音乐氛围浓厚的快闪活动,万象音乐荟汇聚旭和坊室内乐团、Hallo Cello乐团、HOMIE木管五重奏、王沥沥等众多音乐界大咖,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为市民呈现了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用艺术盛宴滋养文明实践。 不仅提供高大上的艺术体验,南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还为文明实践注入绿色能量。9月17日,在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生态导赏课程中,环保志愿教师们带领孩子们走在2.5公里的原始海岸线上,观察叶子的不同形状,触摸红树林独特的根系。 怎样认识一棵树朋友?湿地有哪些有趣的生命?……仅9月17日-18日这个周末,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就开展了红树课程、水的奇妙旅程、我的树朋友、小眼睛看湿地等自然课程,带领大小朋友们打开五感亲近自然。 今年5月,华侨城湿地被正式授予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称号。“华侨城湿地建设全国首个自然学校,成为全国自然教育界先行示范的排头兵。”工作人员介绍,“我们面向社会招募和组建环保志愿教师队伍,并进行系列讲师培训。” 这些身着绿马甲的环保志愿教师们佩戴“创文传播者”袖标,在公益的自然教育课程、专题导览活动中,向市民们传授和推广大自然的智慧,推动社会公众参与湿地保护。 如今,华侨城湿地已培育志愿者600余名,搭建多元化课程36个系列、162个教育方案,开展公益教育活动6000 余场次,直接参与公众近100万人次。志愿者中有老年人也有学生,他们都在文明实践中将绿色传播到人群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