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行业发展变革的需求,复星蜂巢旗下各个产业板块,都在积极“去重增轻”。而在此过程中,首先就是打造产业基金和产业投资的能力,以产业基金为龙头,通过轻资产能力的培养,驱动蜂巢项目的聚合流动和多重价值回报。 推动产业基金落地,通过产业基金更好地为业务赋能,是复星蜂巢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抢占先机、赢取机遇的关键道路。 近日,我们联合复星蜂巢产业基金、人力资源等部门,推出【蜂巢基金小讲堂】,希望它能成为一门有趣的“人人课”和“必修课”,也成为助力复星蜂巢穿越周期的有力翅膀。 随着一、二线城市城镇化进入后期,行业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无论是两端市场需求还是行业领域容量,产业基金都有着可观的发展机遇和规模增长潜力。 其实,“产业基金”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它更像是个习惯上的叫法,其本质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一种:它以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由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主要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并选定特定行业为主要投资方向。 它根据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市场前景等因素来制定。比如,有些产业基金可能会专注于某个特定行业,如科技、医疗、金融等,而另一些则可能更注重某一阶段的企业,如初创企业、中期企业等。 通常由基金公司和投资人共同决定。基金规模的大小通常与基金的投资策略、投资期限等有关;较大的基金规模通常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也会增加基金的管理难度。比如被市场所熟知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2000亿)、杭州创新基金(1000亿元)等,都属于规模比较大的母基金。 具体包括存续期、投资期、退出期、延长期;不同的投资周期,可能会对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 投资组合的构成应该考虑到基金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市场前景等因素。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基金不能用来购买股票,不能贷款,不能买其他基金份额。 产业基金的运作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募、投、管、退四个阶段。而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其资金可能来源于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相应基金,国企平台公司、上市公司自有资金、高净值人士等等。募资并不只是看出资能力,更是寻找“气味相投”的合作伙伴,怎样面对多种多样的投资人,怎样面对各种附带的出资条件,需要取舍和权衡。 基金投资和收益有一定的周期,眼光要放长远。关注国家政策大方向和市场热点是选择投资赛道的窍门,比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芯片技术,硬科技等,也同样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此外,一些优秀创业者也蕴藏着巨大潜力,现在流行的“投早、投小、投新”更多的是投靠谱的创业家。确定了方向后,怎么选择被投企业,怎么谈条件,怎么尽职调查,有方法,也有艺术,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在这里高下立现。 管理出效益,好的投资策略可以规避后期大量管理问题。在基金整个“募投管退”周期中,都需要有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怎么对待问题被投企业?怎么对待问题创业家?耐心和效率如何取舍,都是对管理人的综合考验,管理人心智的修炼。 IPO、MBO或大股东回购、股权转让是常见的退出渠道,只有完成这个环节,才真正实现了项目投资的闭环。近年来流行的S基金,给项目退出多了一种选择。但无论哪种方式,对基金管理团队和经理人来说都是重大时刻,多年的投资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看准时机,坚决执行下去。 简言之,选好赛道,做好风控,守好纪律,维护好投资人关系——这就是募、投、管、退四个阶段的不二法则。 ➱MOIC:静态指标,计算公式为总退出回报/总投资本金;比如募集1亿,退出2亿,MOIC就是2倍。 ➱IRR:动态指标,也称为净现值;它的计算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可以反映出不同投资期限的回报率。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个指标在计算收益时,均包括“已退出的”和“账面的”,因此它们都不能算“到手回报”;而DPI则反映了基金的退出能力,也就是“钱真正回到了自己口袋”。 9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产业基金赛道初生萌芽,彼时受制于当时的发展环境,这个“懵懂”的新物种,尚未形成健全的规范。2004-2013年,随着相关法律的逐步落地和完善,产业基金也驶入了高速发展的赛道。 2013年,中基协的成立对于产业基金的规范化发展至关重要,产业基金需要在备案时接受该机构的指导和审核。此后,随着备案制、资管新规、备案新规等出台,国内产业基金的发展也正式迈入了规范期。 到了现在,产业基金已浪潮澎湃。截至2023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6345只,存续基金规模20.23万亿元。 如今,产业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存在。通过对各种产业的投资,不仅能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率,还可以为整个资本市场助力。 投资圈经常开玩笑说:“半个高铁车厢的人都是去合肥的VC。”这句话看似夸张,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合肥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的蓬勃发展。 我们就从合肥政府这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出发,看看如今在中国,政府资金参与下的产业基金特点和发展现状。 2006年,合肥政府实际投资约150亿为京东方托底,由此吸引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组等配套企业聚集,形成了新型显示面板全产业链。2017年末,合肥出资75%、兆易出资25%,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DRAM芯片研发生产;目前,合肥半导体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从晶圆制造到封测,以及配套的设备与材料,都有大量企业在合肥落户。2020年,蔚来汽车与合肥签署关于投资蔚来中国的最终协议,战略投资者将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人民币,而蔚来中国的总部将落户合肥;此举也引来了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的落地。 根据投中数据,截至2022年末,各级政府共成立1500多只政府引导基金,自身规模累计约2.73万亿;而从地区分布来看,合肥所在的整个华东地区,无论从基金数量还是规模上看都遥遥领先,而紧随其后的则是华北和华南。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在政府资金参与下的产业基金,发展尚不均衡,城市和区域因其自身发展的不同,也存在很大差异性;但是,硬科技、新能源、大健康等顺应政策和发展潮流的产业,依然满足几乎所有地区的需求。在此前提下,基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营商环境、政策特色等实现因地制宜、一城一策,也成为了产业基金成功的关键。 时代赋予企业与政府合作的巨大机会,产业基金是实现共赢的绝佳工具。而如何充分发挥出这个工具的巨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