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位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的交汇处,孕育了古村古道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宗教寺庙文化、红色历史文化、生态山水文化、京西煤业文化、史前文化、地质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等“十大文化”。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中,门头沟区文旅局积极落实“文化兴区”战略,开展“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找准非遗传统技艺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把手工技艺变为手工经济,利用非遗技艺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乡村旅游收入增长,让非遗在有效的保护和活态传承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目前,门头沟区共计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8项,其中包含国家级非遗5项(京西太平鼓、琉璃烧制技艺、妙峰山庙会、千军台庄户幡会、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市级非遗10项(龙泉务童子大鼓会、京西幡乐、柏峪燕歌戏、苇子水秧歌戏、西斋堂梆子戏、淤白蹦蹦戏、潭柘寺传说、京西黄芩茶加工技艺、裴氏正筋术、孟氏刺络疗法),区级非遗103项(爨底下酱肉制作技艺、京白梨栽培技术、样式雷烫样技艺等),项目数量上居全市第五,生态涵养区第一。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7人,区级59人。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积淀深厚。 门头沟区文化工作者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深化继承性保护与发展性保护。对京西太平鼓的数字化动作语言捕捉、潭柘紫石砚智能化雕刻、实施“琉璃重生计划”、组织非遗设计大赛、开展非遗“三进”,不断开拓传承发展的新空间,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源优势。 以“琉璃重生计划”为例。2016年,因环保问题,明珠琉璃瓦厂被关停,老窑面临被拆迁,门头沟区连夜协调相关部门,最终将燃烧了700余年窑火的老窑保护下来。为了有效保护传承琉璃烧制技艺,2017年,我区提出实施“琉璃重生计划”,将琉璃烧制技艺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探索以政府牵头引导、文创企业设计开发、非遗传承人技术指导的合作模式,最终形成5大类,10-15种成型的琉璃文创产品,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分会场、第十二届文博会现场进行展示;2018年4月,举办“历经风雨·千年传承——琉璃重生·初心未改”非遗传承人对话主题论坛活动,积极促成多方的跨界融合性合作,为落地转化做好准备;2019年,文旅局牵头发改、科信、环保等部门,协调金隅集团,对接故宫博物院,用好故宫的平台和影响力,推动明珠瓦厂改造后的文创园区建设、非遗研学、文旅体验等落地,带动整个区域经济转型发展;2022年,琉璃文创园开工建设,今年正式开园。下一步,我们将支持琉璃文创园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引入非遗、影视、文创、互动娱乐、国际演艺等产业,打造集美食、住宿、传承、研学、文创等于一体的非遗主题文创产业园。 在本地区非遗资源已形成一定优势的情况下,门头沟区充分注重发挥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打造“小院有戏”品牌,鼓励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带动村民增收等方式手段,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2023年以来,连续举办“小院有戏”演出,把大戏引入乡间民宿,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为满足游客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不同地域“小院剧场”开展差异化的特色文艺演出,引入了“老舍的茶馆、昆曲、相声、燕歌戏、草坪音乐会”等不同类型的艺术门类和表演形式,形成了“小院有戏”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空间上的突破,推动文旅融合的“破圈”发展,实现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2023年“五一”期间,“门头沟小院”的入住率和营业收入都有了大幅提升,与2019年相比,人数增加229.46%,收入增加325.26%。“小院有戏”活动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普遍欢迎,拉动了文旅消费市场的复苏,为我区广大乡村民宿从业者带来了直接收入。 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带动村民增收方面,门头沟区京绣、丝绫堆绣技艺项目传承人王惠芳老师及其团队,十多年来,充分利用非遗技艺开展针对门头沟区山区农村妇女的免费培训和就业指导,吸纳150户农户入社。仅2018年,王惠芳团队为当地参与京绣项目的农户累计发放加工费17万余元,2019年接近20万元。 中国京白梨栽培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国春先生,积极探索和研究开发京白梨加工产业,带动当地百余人的就业,创建有“谷梨堂”等京白梨深加工品牌,成为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农业产业。 “小院有戏“、京绣工坊、京白梨种植及加工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了文化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加强了农耕文化在地保护,引领村民自发主动的传承发展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了乡村经济转型,向高质量发展,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举办“紫气东来,非遗有礼”2023年京西“非遗礼物”设计大赛,共征集“非遗新活力”“非遗品牌传承”“创意产品”三个赛道创意作品多达651项,以政府搭台、非遗唱戏、市场化运作为导向,聚焦文旅和非遗资源,联动河北省怀来县、涿鹿县等地区,创新发展非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通过组织非遗进景区、非遗进小院、非遗进校园“三进”活动,将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带进戒台寺、谷山村等景区,以及宝顺宅院、东马山家等民宿小院,让游客们有机会在景区、民宿亲身体验我区京剧彩塑脸谱、北京毛猴、琵琶演奏等非遗项目,身临其境的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今后,门头沟区将继续深入挖掘在地非遗资源与乡村产业的结合点,以文化为驱动力,以旅游为抓手,促进乡村焕发新生机,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