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海外谈:沉飞J-XX或许是下一代舰载战斗机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5-04-15

  初步观察认为,这是一架有人驾驶的标准尺寸战斗机。种种迹象迹象表明它是作为舰载机而设计的,尽管这并不能阻止它也用于装备空军。

  由于中国已经有一种新的舰载战斗机(J-35)正在开发中,因此J-XX可能处于非常早期的开发阶段。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原型机,也不是一架设计与预期生产版本接近的飞机,而是一个技术演示器,它看起来像真实的东西,但缺乏很多功能。

  这两次披露的内容和风格并非偶然,因为在中国不存在这样的偶然情况。歼-36的照片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这表明当局希望目标受众对J-36给予更多关注。其中一类受众是中国人民,让他们安心,即中国正在与美国争夺领先地位;另一个可能是美国,美国新政府或许会受诱惑通过披露自身信息来回应,这对中国有利。

  所谓的J-XX似乎更接近经典大型战斗机的尺寸——25吨的总重量,与欧洲“台风”战斗机类似,而J-36则有着中型轰炸机的尺寸。J-XX显然无法配备像J-36那样令人瞩目的大型主武器舱以及相当可观的辅助武器舱。它既不是J-36的竞争对手,也并非其替代机型。

  J-XX没有垂直尾翼。在最初公布的图片中,一些观察人士看到了可活动的V型尾翼,在平飞时可折迭放平,在起飞、降落以及机动飞行时则会竖起;然而,后续图片展示的是无尾三角翼外形,其内侧部分后掠角度大且与机身融合,外侧部分后掠角度较小且逐渐变窄。这种外形与2010年代以来美国及其他地区出现的许多下一代战斗机概念设计相似。

  与J-36一样,J-XX的后缘设有多个可活动的控制面,外侧部分可能同样采用分离式设计,以充当方向舵和减速板。后缘内侧部分急剧向前掠,将控制面进一步后移,从而在俯仰控制方面更加有效。其排气喷口在横向方向上相互分离,并且延伸至机体结构之外(这与J-36的喷口不同),因此具备并很可能实现全向矢量推进,这有助于在俯仰、滚转和偏航方面的控制。

  发动机之间显然由一条狭窄的通道隔开 ——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设计特征。与米格-29和苏-27系列发动机间隔较大不同。J-XX的发动机间距过近,无法在中间挂载武器。这条狭窄通道令人费解,因为从空气动力学、信号特征或飞行器布局角度来看,它似乎都没什么意义:将这个空间填满并用于储存燃油似乎更为合理。

  发动机舱的底部是扁平的,这表明未来版本可能在此处设有浅武器舱。机体的其他部分并没有明显的武器舱位置:主起落架舱占据了机身两侧的关键位置。

  座舱盖似乎轮廓较低,以至于有人认为J-XX是无人驾驶的。但至少它是有飞行员的,制造一架双发无人机,在无需担心因发动机故障导致机上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却增加了重量和复杂性,这实在没什么道理。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一些关键特征或许是大型俯仰控制面以及后缘折线的位置。前者为航母着舰提供所需的俯仰控制能力,后者则是为了实现机翼折迭。

  沉飞曾负责中国的两款舰载战斗机——源自苏霍伊的歼-15系列和新型歼-35——因此拥有中国在这一专业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的专业知识。

  歼-35仍在开发中,因此如果J-XX是更新一代舰载战斗机,那么可能还需要数年才能投入生产。如果这架飞机是早期的技术验证机,这或许能解释一些设计细节。

  如果这是一款舰载机,有一点很有趣:它的机头相当长,而且如前所述,驾驶舱位置较低。作为一款无鸭翼的近似三角翼飞机,J-XX在慢速降落时会抬头仰角较大。这样一来,飞行员在接近飞行甲板时能看到的区域就很少。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2013年通过X - 47B演示了全自动航母着舰技术,其着舰点的一致性比海军舰载战斗机的常规水平要好得多。

  将全自动着舰技术应用于有人驾驶战斗机,将省去许多训练环节,减少重着陆次数,从而可以采用更轻的机身和起落架,降低运营成本。中国海军在做出这一改变时,也不会面临像美国海军那样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阻碍。这一想法具有一定的推测性,但它有助于解释为何会较早启动这样一个演示项目。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