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腾讯科技向善:向农民致敬(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07-27

  在选择工业如何反哺农业的路径上,很多巨头都选择了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BAT等巨头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运用到传统种植和养殖广泛运用上,提升农业生产力。

  例如阿里云2018年发布ET农业大脑,将人工智能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将ET农业大脑应用于生猪养殖,苹果、甜瓜种植等种养殖端。百度则是选择走企业服务化路线,与农企合作,合力构建智慧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平台。

  在吃穿住行领域的探索,互联网巨头腾讯从不缺席,对智慧农业领域的布局中,腾讯选择了一条全方位、多元化路线。

  腾讯自建智慧温室种植系统,通过模拟器仿真温室,用AI算法实现自动决策及控制,深挖技术在农业种植的价值。同时,还与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成立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

  腾讯积极与农企合作,相继与中粮集团、广东粤旺农业集团、深圳壹家仓、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签订战略协议,携手打造“智慧农业平台”,从产业侧开展智慧农业深度合作,战略布局农业互联网。

  今年7月初,腾讯宣布与欧洲顶级农业大学WUR合办第二届“国际智慧温室种植大赛”,邀请全世界农业及技术专家组队,跨学科探索智慧农业的未来方案。

  在去年第一届挑战AI种黄瓜比赛时,其AI 的平均产量超出国内水平6倍,收成媲美到超越有20年种植经验的农业专家,荣获亚军。而今年则是在六个月内利用AI和IoT物联网等技术远程控制温室种植番茄,并不断向品质好、产量高、能耗少、自动化、技术可迁移等五个目标靠近。

  瓦赫宁根大学号称是世界第一的农业大学,在农业学术类方面地位较高。所以这次腾讯与瓦赫宁根大学发起的AI种植西红柿,也是看点十足。毕竟农业的发展需要传播适应的过程,AI 技术及模拟与真实农业种植的知识与经验有很大的鸿沟,研究到应用还有非常大的挑战。但是这次比赛,将虚拟技术迁移到真实环境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智慧农业。

  此次选择挑战AI种番茄,或许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中国每年番茄产量超过5500万吨,出口量占全球1/3。现在人工种植番茄主要采用大棚育苗移栽和滴灌节水技术。若AI种植西红柿挑战成功,或许进一步提高番茄产量。在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同时,还能减少资源消耗,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除此之外,此次挑战也是在践行腾讯“科学向善”的使命,因为利用人工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还能增强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竞争力,让农业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分成。让科技普惠到每个人,才能避免数字鸿沟,减少社会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曾经在报告发布会上说,要想在2050年养活全世界91亿人口,粮食总产量需要提高至少70%,发展中国家几乎需要提高100%。

  在发达国家和很多农业效率较高的国家,农民大多都是多面手,既是农学家,又是气象学家,甚至农民需要接受培训才能上岗,大多采用了新一代的科技设备,人力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据媒体统计,一个美国农民完全可以养活170个以上的美国人,澳大利亚1个农民可养活293个人口,德国平均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50个人, 而中国一个农民可以养5个人左右。

  可见,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国还是相当落后,因为水、耕地、农业技术、社会制度等等各方面的制约,都使得农业生产率较低。

责任编辑:admin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