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义愤填膺说这是现代版朱门酒肉臭,也有人说劳动所得不可耻,况且狗比人轻多了。 替轿夫不平的人,出发点是人为狗服务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他们“同情”于所谓的人不如狗。 而后者的基础在于商业原则,甲方出钱换取乙方的劳动力,况且乙方的劳动强度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看似是个双赢的局面。 另一个重要的视角就是轿夫,从视频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作为在景区谋生的当地民工,有生意当然是好事,对抬狗这件事也并无怨言。 总之就是游客同意,轿夫同意,少数网友却不同意。如此看来,确实对他人的关心有点越级了。 其实,我更想讨论的是狗主人对狗的态度,有一个细节,视频中的女子不停在用手轻抚狗子的脑袋,好像这样可以安慰到它一样。 这是人和宠物亲密关系的一种体现,当然无可厚非了,但是现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超出大众一般认知的亲密表现,它们却不断的挑动着人们的神经。 在小某书平台上,有博主专门发布宠物狗的吃播,动辄就是鲜红的西冷牛排,大块的生三文鱼,新鲜的水果,还有各种精美的小零食,一顿饭轻松花费几百元。 我的观点是,自己赚到的钱,合法的花费出去,别人当然不能说三道四,但是这种行为最好“限制”在个人生活圈子,实在不适宜公开宣传。 一方面这会变相鼓吹宠物炫富,同时这也会给社会总体价值观带来一些冲击,会让人有一种“人不如狗”的错觉,非常容易滋生贫富之间的戾气。 这种无形的对立才是最可怕的,它会间接埋下仇恨的种子,成为隐藏的不安定因素。 另一方面,宠物经济的爆炸式发展,带给城市环境、自然资源等巨大的冲击,这个问题不应该资本轻描淡写。 比如养猫必备的猫砂,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猫砂消费量就已经达到30万吨,到2022年将会持续增高。 虽然大都对环境无害,但这些都将参与进城市的下水道循环系统,或者垃圾处理系统,对城市也是不小的压力。 还有遛狗不牵绳的社会新闻层出不穷,老人或小孩被咬伤的事件经常发生,中国每年被狗咬伤的人数达到千万,其中不乏极其恶劣的社会事件。 其中绝大部分如果没有凭借网络传播,最后只会不了了之,而狗主人则会逍遥法外,更加的有恃无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