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发布。这份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基层乡村要多角度思考、全方面发展,通过“三链”、“三治”、三基”,有效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建设。 “三链”融合助推“产业兴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通过探索党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为纽带,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联合体为主体、农户参与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大力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以规模化种养殖为重点,加快各类优质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支部+微型企业+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市场+基地+农户”等符合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模式,根据基层农村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相关特色产业为重点,搞好配套服务,依托产业链带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村现代种养殖发展水平。 “三治”融合助推“乡风文明”。全面提高乡村自治水平。坚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形成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完善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指导做好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切实保障村民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权利,支持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促进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提高乡村德治水平。充分发挥德治礼序、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教化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宣传教育,让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乡村法治水平。坚持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健全乡村调解、仲裁、司法保障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大乡村法律“供给”,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援助进村等活动,降低群众用法成本,满足农村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营造遵守法律、依法维权、遇事找法、公正用法的良好氛围。同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打击农村涉黑涉恶霸痞和非法宗教活动,全面开展“雪亮工程”农村大数据综合运用平台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深化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 “三基”建设助推“生态宜居”。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开展“清脏治乱”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基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基层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四是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巡查制度,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迓驾镇 田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