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4年的卖牛钱,谢谢你们帮我追回来了。”日前,养殖户才某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综治中心调解员卓么吉、才让当知表达诚挚谢意。 2020年11月,被告周某在原告才某牧场以2万元买了3头牛,但周某以资金不足为由未付款,出具了欠条。到了约定的给付时间,周某以没钱为由拒绝支付。才某多次联系催促周某,直到2024年6月11日,周某支付5000元,剩下的1.5万元又杳无音讯,于是才某诉至合作市人民法院。 纠纷受理后,合作市综治中心调解员多次联系被告周某,向其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周某给付1.5万元购牛款。 这是合作市综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近年来,合作市立足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探索形成了“坚持服务群众一个中心,化解信访问题两个关键,抓实矛盾化解三调对接,提升综治中心四个实战,锻造基层治理五支队伍,实现平安建设六项提升”的“123456”工作模式,“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成效显着,形成了独具特色、群众满意、协调高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54岁的辛玉龙是合作市佐盖曼玛镇美武行政村加科自然村的村民,也是一名联户员,经常耐心调解邻里纠纷、帮村民找牛找羊、跑前跑后处理各种事务。 2023年7月的一个晚上,美武村群众陈某与刘某因为院墙问题产生矛盾。辛玉龙闻听此事后急忙赶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了解具体情况。随后,辛玉龙多次上门劝解,与双方耐心交流,拉家常、讲法律、讲道理。最终,双方纠纷得以化解,两家重归于好。 近年来,合作市全力推进各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综治中心发挥平台统筹优势,组织调动91个州市单位、3959名党员干部联系全市24122户群众,常态化下沉村组寺院,开展政策法律宣讲、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困难诉求帮办等,构建形成了联系群众有渠道、服务群众有方法、凝聚群众有载体的工作格局。 同时,深化拓展“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全市112名网格员、1616名联户员覆盖到全市39个行政村、8个社区,搭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体系。以联户员为主的群防群治队伍,逐步成为保稳定、护平安、促治理的“生力军”。 “货款欠了一年多了,我一直联系不上公司负责人,请你们帮帮我。”近日,合作市综治中心收到一起求助。 2023年7月,被告某建设公司在原告合作市某建材店采购桥面泄水PE管材及附属材料,货款为54万元,约定供货后一个月付款。原告多次催款后,被告一直推脱,遂起诉至合作市人民法院。 受理案件后,合作市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事实清楚,有调解的基础,于是决定将纠纷导入更加简易、灵活的诉前调解程序,推送到合作市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 合作市综治中心调解员卓么吉边释法明理,经过3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签订了调解协议,货款分3次支付。 “没想到通过诉前调解短时间就解决了,谢谢你们。”调解结束后,原告合作市某建材店负责人敏某说。 合作市狠抓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放在前列,市综治中心和市法院打造“诉调对接工作站”,形成“法院人民调解平台—综治中心—司法确认”闭环,推动更多矛盾纠纷通过多元化方式解于案外、化于诉前。今年,合作市诉调对接移交纠纷698件,移交率60.02%,调解化解503件,调解率72.06%。 近期,合作市伊合昂街道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排查出一起因房屋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第一时间联系辖区派出所民警协助进行调解。 民警核查发现,李某和张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张某发现自家的卫生间天花板发生漏水现象,造成卧室墙皮、衣柜及衣服等物品不同程度损坏,初步判断是楼上李某家漏水所致。 为此,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辖区派出所民警和网格员组成调解小组,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安抚双方情绪,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由物业公司联系第三方水暖工,分别对两家管道水路进行入户排查。 为了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合作市综治中心与市公安局建立信息三推送、联合化解、联席会议等机制,及时将矛盾类警情推送各级综治中心联合化解,变被动接访应诉为主动溯源调解,做到了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命案联防。今年,合作市共推送化解矛盾类警情1200件,化解1142件,成功率96.6%。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着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甘肃省甘南州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强化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持续推动基层减负赋能取得实效。[详细] 甘南州全面加强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评估考核,将基层治理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进一步压实党委(党组)工作责任。[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