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诈骗套路极具针对性。比如刷单返利式诈骗,骗子往往以“零投入”“零风险”等宣传为诱饵,诱骗大学生通过兼职刷单来赚取“零花钱”。再如注销“校园贷”式诈骗,骗子冒充网贷平台客服,以有不良贷款纪录影响个人征信为由,诱骗大学生贷款、转账。这类诈骗涉及交友、购物、兼职、考试等多方面。比如最高人民法院今年6月发布,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仍居高位,在一些大中城市,此类案件发案量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甚至达到50%。据中国公安部统计,2020年,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累计挽回损失1876亿元。 10月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落实实名制,规定电话卡、互联网服务真实信息登记制度;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的惩戒力度等。该法律一旦出台,意味着整个社会将形成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综合治理局面。 诈骗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时刻屡次发生我们周围。人们之所以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就必须做到:养成好习惯,尽量不要去接外地的号码。接到任何有公信力的机构电话声称您的账户或者邮件涉及非法事件的时候,多方求证;接到亲朋好友或者师友的电话声称手术或者急需借钱的信息或者电话,沉着冷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