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杀人的13岁初中生是未成年人,他们能够被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那么死去的13岁男孩就不是未成年人了吗?他的权益由谁来保护? 这些天邯郸初中生遭3名同学杀害的案件一直备受全国网友的关注,此前家长第一时间希望见男孩一面的现场照片流出,但又担心家长情绪太激动容易受到刺激,故被民警拦住,这一幕看得网友非常的揪心。 很快,当地办案民警还是很给力的,工作效率很高,为了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一步一个脚印,围绕众人心中的疑问也得到解答。 3名凶手心思缜密,手段残忍至极,事发后还表现得非常冷静,怎么看都不像是13岁的孩子,远远超出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的认知,让人细恐极思。 此前披露的信息,3名凶手使用的凶器是铁锹,小王生前面部遭受多次伤害,果然,尸检结果显示,小王头部、背部、颈部都有伤口,脸部完全就是面目全非。 王爸爸很坚强,他和律师一起见证了尸检经过,全程陪同儿子4个小时,他发文这样写道:比想象的还要残忍,爸爸没有害怕,只有心疼和愤怒。尸检全程王爸爸都是咬着牙,对于一位刚失去儿子的父亲来说,儿子遭此变故,其内心是有多么的痛苦和煎熬。 小王生前是有多么的痛苦,遭受如此惨无人道的待遇,随着尸检结束,众多疑问仍然需要等待解答,随后一些不良媒体人为了博取流量进行不相关图片和本案的拼接,多名博主配上颅骨照片并配文“死者被活埋、案件有成年人帮凶”的分析。 此前王爸爸对于3名未成年人凶手能够短时间挖出如此深的坑也是表示怀疑,并和律师在当地做了测试,发现当地的土质非常的硬,挖了一会就累的不行,想要挖出一个大坑,又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难度太大了。 警方很重视王爸爸给到的信息,并第一时间对于涉案人进行笔录和询问,并结合现有的信息,做出了初步分析结果,一定要把该案件办成铁案。 当地警方称:3个凶手是在3月9日进行第一次挖坑,到案发当天(3月10日)又在现场挖了一次。这个细节的披露信息量巨大,13岁、有预谋、有计划、分工明确,作案时间、方式以及作案工具都早早的设计好,事发后还精心的掩饰犯罪行为,这是妥妥的故意杀人。 然而,目前社会舆论的关注点不是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判定死刑,而是社会舆论默认这个案件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令人遗憾的是,按照2021年3月1日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即使案件上报最高院核准,无论3个凶手是主观恶意还是非主观恶意,量刑最高也就10年,无法判处死刑。 罗翔在谈到该案件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惩罚才能带来改正的效果,让人知罪悔罪,人心绝非虚无的白纸,何况世俗的法律无法改造人性,法律第一要义是对罪恶进行惩罚,而不是矫正。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还是偏向于预防,而不是惩戒。可就因为是这样,近些年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越发的频繁,手段一次次的刷新我们的三观,但事发后,他们要么因为年龄小不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要么就是进行严厉的行为矫治以及家庭教育。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并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应该是受害人,而不是加害人!但现实确是罪恶少年一次次的践踏人性,犯下更大的恶! 如果此次案件的结果没有刑事追究重判,对于那些霸凌者将更加的肆无忌惮,他们甚至会口出狂言:打死你又如何, 我是未成年人,判不了刑! 未成年人不是挡箭牌,也不是免死金牌,法律的威严收到轻视,必然带来的是更加疯狂的反噬。对于家长而言,他们还能向往常一样告诫自己的孩子要与人为善呢?谁又能知道自己的小孩会不会遭遇霸凌,会不会遭遇小恶魔,即使恶性事件发生,孩子没了,但霸凌者却逃脱死刑。此次案件如果没有处理好,以后家长教育小孩可能就是这样的场景: 出现这样的悲剧,大家伙的情感上都非常过不去,这样恶劣的反人性的行为太凶残了,期望行凶者死刑,这样的情感是有必要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止步于情绪的表达,更多的要回归到理性的思考。 一个很让人扎心的事实是,即使此次3个凶手得到重判,难道就能避免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无论无期徒刑还是死刑也好,这些都是事后的惩戒措施,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如何事前预防,从另外一个角度看,3个杀人的凶手必然自身有性格问题,但又何尝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失败呢! 什么样的土壤造就什么样的人,法制、人伦、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是谁在长期缺位,我们未来应该如何去预防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些都是留给我们每一个人要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