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0岁的耿艳梅将热腾腾的“林中八大碗”(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特色美食)端到桌前时,“95后”的俞涵一瞬间感觉到屋内其实并没有那么冷。 “饭菜非常可口,她一个劲地问我们‘好吃吗,多吃点’……”俞涵18日在此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回忆说,那一幕,让自己感受到了冷极村村民耿大妈的热情。 俞涵是日前在呼伦贝尔启动的2023年全国台联第29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内蒙古(东线)分营的营员之一。 她所说的冷极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境内。这里全年无霜期不足60天,年平均温度-6℃,是全国自然条件下气温最低的地方,历史上曾达到的最低气温是-58℃。 “尽管时令已经入春,但在冷极村内依然冰天雪地。”俞涵告诉记者,似乎是天公作美,两天前她和一众台湾小伙伴来这里探访时,天气并不是很冷。 “我们还在室外一个火锅内涮羊肉,对于当地人说的‘越冷越热情’有了深刻体会。”这位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台湾青年回忆说,“一切很惊喜。” 在耿艳梅并不宽敞的院子里,午饭过后,谢学婷在耿艳梅的带领下,伴随着音乐与鼓点开始扭秧歌,而台湾青年陈显一则裹着头巾,嘴里含着大烟斗有节奏地晃动,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在台湾青年的围拢下,她开始教大家剪纸,在一张裁好的红纸上,她的剪刀上下翻飞,几分钟就剪成了“福”字、“喜”字,甚至还剪出当下年轻人热衷谈论的“甄嬛”。 台湾青年吴家文是学习剪纸技术最快的“徒弟”,她很细心地用剪刀在红纸上或剜或剪,不一会也居然剪成了“甄嬛”,她说“非常有成就感”。 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调皮”的台湾青年李冠兴拿着冰糖葫芦,在“来自-58℃的问候”的一块大牌下留下了自己造访冷极村的独特记忆。 当台湾青年们即将告别冷极村时,李冠兴很认真地对耿艳梅说,“为了您的热情,我们还会来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