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北京倡导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祭祀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4-02

  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杜燕)近年来,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祭祀的观念已逐渐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成为新时代首都殡葬新风尚。今天,一场“铭记生命,数说家风”清明共祭活动在北京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太子峪陵园举行,本次活动改变传统祭祀方式,首次采用“数字科技殡葬”理念,将现代科技与清明祭祀的文化传统融合,用“绿色、生态、人文、科技”的方式纪念先人、传承家风,诉说爱和思念。

  此次清明共祭活动以现代科技仪式共同缅怀逝者,展现了“绿色、生态、人文、科技”的时代特性。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大屏实时展示虚实共祭场景,引导现场祭扫民众以“心灯寄情、静默祈福、文书复礼”等数字化祭祀方式与线上的家属共同缅怀逝者。一盏盏写着逝者名字的祈福灯从大屏上冉冉升起,一段段动人的家风故事、家训文字在大屏上徐徐展现,实现线上线下虚实交互。人们拿起手机轻扫二维码,就可以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的形式与家人实时共享。画面和文字的背后,是家庭历史的沉淀,也是优良家风的传承,是对故人的追忆,更是对生命的礼赞。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峪九礼数字墓园于2022年12月17日正式开园,建筑占地面积290平方米,院内设有服务接待厅、沉浸式礼仪厅,以及7间数字安葬厅,共有千余座数字墓位。这款数字墓位为立体的骨灰格位,格位外侧有一面电子显示屏,在家属前来祭奠时,屏幕上可以显示逝者生前的影像资料,让整个纪念更有仪式感。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墓碑记录内容有限,除逝者姓名和生卒年月日,想要存储更多内容就没有空间了。由于受墓碑空间容量和存储时间的限制,传统殡葬的记录记载功能受限,而数字科技殡葬的电子墓碑则可以利用云端存储,不断迭代更新就可以大量储存和长久保存信息,如逝者的音容笑貌,静止或动态,有声或无声,均可保存。逝者生前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其“人生财富”都可以被记录在数字墓碑里。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