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贵州福泉9月3日电 题:中国“戏剧活化石”贵州福泉阳戏传承人周昌智的“面具人生” 脸戴木雕面具,身着丝绸戏服,手持关刀道具……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福泉阳戏传承人周昌智,58年来在舞台上用九板十三腔演绎了上万场古老戏剧,把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阳戏唱出大山。 “唱什么腔,就要做什么动作。”周昌智说,表演阳戏最重要的是唱腔和动作,每个角色的唱腔动作都不一样。 福泉阳戏传承已有600余年,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2021年,以福泉阳戏为代表的贵州阳戏,入选中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名录。周昌智是福泉阳戏谷龙坛的第十七代传承人,也是贵州省级非遗传承人。 福泉阳戏分为阳戏和阴戏,其中阳戏有79个剧目,围绕祈祷四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幼清安等内容进行演绎。福泉阳戏共有36个角色,对应有36面木雕面具,分为“文、武、老、少、男、女”,面具粗犷而神秘,造型分明,五官锋利,让观众能一眼看出人物属性。 从《韩信追霸王》演到《孟姜女》,从《二郎锁孽龙》演到《点酒娘子》,男角唱腔硬如山,女角唱腔柔如水,周昌智能在男角和女角唱腔之间切换自如。 “演什么角色就要像什么。”周昌智说,每个角色的面具、服装、兵器道具缺一不可,其中,“面具代表人物,每一个面具都各有特色”。 阳戏面具也叫“脸壳”或“脸子”,由远古时代的“魈面”“魅头”演变而来,集雕刻、绘画、工艺、装饰、造型于一体,是福泉阳戏最为显著的特点。面具由白杨木雕制,木质细腻,不易开裂,若保存妥当,能传承百年。 但表演者戴上面具后,既重又热,影响唱戏。曾有人建议周昌智用纸壳或者塑料来做面具,但为了传承好原生态的福泉阳戏,他一直坚持用木雕面具演绎。 舞台上,周昌智用带有地方特色的戏腔演绎着“面具人生”,展示古老戏剧的魅力;舞台下,他热衷于传承发展阳戏,在村里教大家唱阳戏并成立表演队,带着队伍去别的村进行公益表演,一年要演上百场戏。 2019年,周昌智在村里成立了阳戏文化公司。让周昌智感到最荣幸的一场表演,是他带队参加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此外,周昌智受聘在谷龙村小学当阳戏教师,每周两节课传授学生阳戏表演技艺。 周昌智生活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道坪镇谷龙村,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听过学过阳戏。周昌智说,对于当地民众来说,这是“精神上的寄托,所以老百姓都喜欢”。 回忆起第一场演出,周昌智说,最初的戏台比较简陋,观众也仅百余人。如今,谷龙村不仅有专属的大戏台,还建有福泉阳戏文化馆。每逢阳戏文化节,观众能有几万人,其中有不少海外游客。 2022年9月15日,河南新乡,京广铁路集中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调试大型养路机械车的清筛设备。 文安县建立了县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通过集中惠企政策资源、加强重点指导等多种服务方式,聚力培育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截至目前,该县共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4家。 2022年9月12日,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莲塘村,村民在标准化养蚕大棚里清理杂物,为采摘高质量蚕茧做准备。 2022年9月11日,山西省左权县太行山孟信垴自然保护区内云雾缭绕,农耕梯田与村庄,在晨光的映射下秋景如画,美丽壮观。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后,在雅安市石棉县的临时安置点里,老师和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画画、做游戏,在这个特殊时期安抚和陪伴他们。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后,在雅安市石棉县的临时安置点里,老师和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画画、做游戏,在这个特殊时期安抚和陪伴他们。 当日是中秋节,许多劳动者坚守岗位,在忙碌中度过假期。当日是中秋节,许多劳动者坚守岗位,在忙碌中度过假期。当日是中秋节,许多劳动者坚守岗位,在忙碌中度过假期。 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世界各地举办活动庆祝佳节。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世界各地举办活动庆祝佳节。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世界各地举办活动庆祝佳节。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世界各地举办活动庆祝佳节。 当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同赏明月,共度佳节。当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同赏明月,共度佳节。当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同赏明月,共度佳节。当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同赏明月,共度佳节。 泰顺县的1.4万多亩猕猴桃种植目前逐渐进入采摘期,可年产鲜果7000余吨、销售额近亿元,带动1400余户6000多人从业增收 人生似海,生命如歌。沿途之上,总要有观景的雅致。深秋时节,有花在开。绽放的样子,既艳又暖。 今年18岁的万鸿玥是一名军队英烈子女,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就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高考后被武警工程大学录取,即将开启军校生活的她,受邀来到父亲万四海生前所在部队体验军营生活,通过学习英模事迹、聆听战斗故事、参观武器装备等,让她更加坚定了踏着父亲的足迹逐梦军营的信心。 2022年9月8日,中秋节来临之际,当地供电部门组织工作人员驱车50多公里,对沾化区滨海镇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设备进行节前检修工作,助力地方经济绿色发展 2022年9月7日,江苏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大熊猫“新月”和“竹韵”迎来了它们落户苏州11周年纪念日。 2022年9月6日,航拍浙江省金华市市区武义江上重建的金婺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苏桥镇传统糕点起源于清代末年,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成为当地群众节日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2年9月4日,秋雨过后,北京市延庆区的八达岭长城挺立薄雾茂林之间,秋风气爽,沁人心脾,放眼望去,险奇峻秀一览无余,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2022年9月5日,国网滨州市沾化区供电公司组织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对沾化区利国乡阳养一体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并网设备检修工作,助力地方经济绿色发展 8月30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发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同意实施的“老年教育公益行动”项目正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