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心脏太“胖”也是种病?年轻人猝死的罪魁祸首多半是它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2-10-08

  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下,肥心病患者的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厚度可超过15 毫米,而正常人这一数值在8—12毫米。

  肥心病具有遗传因素,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余先生就是在他哥哥发病后,进行基因检测发现自己也携带致病突变的。

  与其他常见心血管疾病相比,肥心病相对罕见,但患者数量却并不少。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介绍,肥厚型心肌病的全球患病率为1:500,估计在中国约有110—280万患者。

  由于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症状,疾病症状也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只有少数病例经临床确诊,据统计约有80%—90%的患者未被诊断。这意味着,肥心病患者在全球及中国都尚未被充分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指出,肥心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无症状或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未经确诊且在没有医学引导的情况下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就会有发生猝死的风险。“它如同深藏患者体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

  当患者出现症状后,病情会逐步恶化,晚期还会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是老年肥心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不仅如此,肥心病无法根治,且多数患者预后不佳,疾病未知的未来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很多发生过晕厥或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或经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改善症状的患者,被猝死的心理压力时刻笼罩着,时刻生活在未知的恐惧之中,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

  马长生教授建议,心内科医生应通过现有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减缓疾病进程、改善生活品质。同时,更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护理与关爱。

  生活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乏、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心内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测等进一步确诊并积极治疗。

  肥心病的治疗手段并不多,抛开外科手术不谈,针对该病的药物治疗一直无突破性进展。张健教授解释说,当前可用的药物并不能充分改善患者症状或者耐受性较差。超过一半的患者认为目前的治疗对改善其生活质量仅有一点点帮助,亟待突破性药物突破困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今年4月,全球首个且唯一以肥厚型心肌病致病机制为靶向的药物mavacamten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II级的有症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成人患者。

  国内方面,今年2月,该创新疗法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认证,并于近期被写入最新的《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指南2022》。

责任编辑:admin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