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歷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賡续中华文脉,重在找准切口、找到落点。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為规范等,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蕴含其中的民俗文化、民族精神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播开来,使之更好融入日常、贴近生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日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產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再一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理念。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賡续传承。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為人民群眾带来既熟悉亲切又具有新鲜感的节日氛围。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紫禁城裡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等活动,呈现昔日宫廷节日景象,让沉淀於歷史的传统节日文化“活”起来。 通过文物活化与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文物作為中华文化的实体见証,承载着民族的智慧结晶、审美追求和精神特质,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纽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让沉睡在库房或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吸引更多观眾走进博物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歷史脉搏和深厚积淀。在这方面,不少地方积极创新方式和手段,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產品和服务。例如,陕西歷史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復原古代场景,让参观者“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生產生活。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世界各地的观眾得以近距离观赏莫高窟壁画的精美细节。通过直播讲解、虚拟展览、在线互动等形式,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成為有温度、有故事的文化使者,传递并彰显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旺盛持久的生机活力。 通过诵读研习古籍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啟智润心。古籍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独特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滋润心灵、啟迪智慧的不竭源泉。一些地方大力提倡和推广经典诵读研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眾的整体文化素养。一些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日常教学,通过经典诵读比赛等形式,让中华文脉在学生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在社会层面,各类经典诵读节、诗词大会等活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学习经典、热爱经典、传承经典的良好氛围。当前,经典诵读研习与现代科技、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紧密结合,產生一大批富有创意的文化成果。例如,一些文化机构开发推出经典研读的智能化应用服务,在视觉、听觉的沉浸式体验中传递古籍经典的文字美、韵律美,加深受眾对古籍经典思想内容的认知理解。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