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对推动我国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条管道全长109千米,每年可将170万吨齐鲁石化生产捕集的二氧化碳输送到胜利油田的地下油藏进行驱油封存。 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在二氧化碳驱油等方面取得进展。 上述项目经理、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舒华文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二氧化碳管道运输在运输规模、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实现陆上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运输的首选。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管道运输尚在起步阶段,现有少量短距离、小规模、低压力气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运输方式仍以低温储罐公路运输为主。 今年初,北京理工大学发布《我国CCUS运输管网布局规划与展望》报告认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全国需建设总里程超过1.7万千米的二氧化碳运输管道。上述管道的投运将为我国大规模二氧化碳管道输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据了解,该项目攻克了二氧化碳管输流动保障、安全控制和基于相态控制的投产运维技术等三项核心技术,研发了液相二氧化碳管输增压泵、高效二氧化碳密相注入泵2项关键装备。 与油品管道相比,二氧化碳管道的安全输送、设计施工、特殊措施难度更高。国内没有二氧化碳高压常温密相输送的先例,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泄漏后造成低温伤害,管线米的地下。同时,为防止低温带来的土壤冻胀和环境损害问题,该项目选择常温液态输送工艺,需要保持足够的压力。因此,该管道首次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套大排量增压泵,压力高达12兆帕,同类型的燃气管道仅需要0.7兆帕,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承受了120公斤的重量。 自2022年8月宣布投产以来,“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主要采用槽车运输的方式,将二氧化碳从齐鲁石化运输到胜利油田。而该管道投产后,每年可减少车辆运输4万辆次,减少车用天然气约200万标方,大幅降低公路运输安全风险、运输成本和沿线公路交通资源占用,减少运输环节二氧化碳排放0.4万吨。 “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是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该项目覆盖石油地质储量2500余万吨,部署70余口注入井,预计15年累计注入1000余万吨,增油近300万吨,采收率提高12%以上。同时,该项目年封存能力达百万吨级,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记者王延斌 操秀英通讯员庞世乾) 9月24日10时3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仪41星、星时代-15/21/22卫星、驭星二号05星、复旦一号卫星、天雁15星和吉天星A-01星共8颗卫星发射升空, 纵观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企业规模成长迅速,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逐年提升。 “模型崩溃”是今年7月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的问题。熊德意解读称:“真实的人类语言数据,其分布通常符合齐普夫定律,即词频与词的排序成反比关系。 现代生物育种是综合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培育性能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新一代育种技术,是种业强国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竞争焦点。 许振超是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1984年,青岛港顺应集装箱装卸运输趋势,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 9月23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合办,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和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数字经济工委会协办的2024(首届)中国数字人大会——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字身份体系研究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发表致辞。 未来颠覆性技术,特别是食品合成生物学技术将重新定义食品行业,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改变这个行业的市场规则,而我们应该积极迎接这样的改变。 这些发现或有助开发实用的室温超导体,并可理解量子气体模拟——一个结合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重要领域。 《三体》成为世界走近中国的一份路引,更是展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内容为王”仍然是基本法则。 “三项改革”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路演现场,迈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黄河孕育了千年文脉,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打造数据中心、讲好黄河故事,有利于全景式呈现黄河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创新黄河文化表达方式。 月亮很近,抬头就能望见阴晴圆缺;月球很远,需要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跋涉。中国探月20年,也拉近了星辰大海与普通公众生活的距离。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与氢能技术呈现显着融合趋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有助于推动其在氢能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出。该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氢能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也为推动氢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从汽车钎焊铝箔的“门外汉”,到“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出相关产品……郭飞跃在创新路上,不服输、敢打拼,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近日,郭飞跃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潜心研发汽车钎焊铝箔产品的艰辛历程。 不仅是在兰考,在“齐鲁粮仓”,稻菽飘香、鱼跃莲池、瓜果盈枝都离不开科技加持的精细气象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