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一名中年男子在地铁1号线车厢内,突然晕倒,心脏骤停。此时该列车正在屏山-树兜区间行驶,情况十分危急。 福州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民警杨振宝当天恰好和该男子在同一车厢,他立即通知树兜站工作人员,并在列车到达树兜站后,与两名热心乘客合力将该患者抬出车厢,其中一名热心乘客还拨打了120。 快速查体后,王晓婷未摸到男子的颈动脉搏动,且无自主呼吸,判断他是心脏骤停,于是和两位工作人员配合,王晓婷负责按压,两位工作人员负责人工呼吸,争分夺秒地开展抢救。 “AED来了!”地铁的工作人员迅速取用福建省红十字会在地铁安置的AED,在王晓婷的提醒下,工作人员根据指示贴好了电极片。十余分钟后,急救人员抵达地铁,将该男子护送上急救车。 救命要紧,王晓婷精神高度集中,回到家才发现膝盖都跪淤青了。但她悬着的心没有放下,一直牵挂着那位患者。 下午3点,和她合力抢救的民警打电话来,说男子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王晓婷才松了一口气。 据了解,王晓婷是个00后,福建医科大学硕士一年级,目前正在福建省立医院研习。她说,心肺复苏是医学生的基本技能,不仅是毕业时的必考项目,也是求学、实习期间不断强化的重要技能,一年大大小小的模拟考大概要巩固4~5次。 “在关键时刻,能用所学技派上用场,这是我作为医学生很自豪的一件事。”王晓婷说。 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中心主任刘雅萍介绍,2017年起,福建省红十字会就在高校、机关、社区、大型商场投放AED。2021年至今年,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共投放36台AED,并选派人员对设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022年,“在公共场所设置20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培训红十字救护员全省20万人”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由省卫健委、省红十字会联合实施。截止9月11日,省本级培训已突破1.3万人次。 比如,福州地铁运营分公司就常常组织急救培训,邀请急救专家、医生、红十字会成员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同时选派部分生产一线员工至红十字会取得救护员证。 “随着急救设备投放的密集和红十字救护员队伍的壮大,民众对急救技能的知识和意识也进一步强化,懂得怎么用,也敢去用。不久前,在宁德市古田卓洋乡卫生院,一位老人突发心梗、呼吸骤停,医护人员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成功施救为他抢得了宝贵时间,这一切是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居民等各方努力的结果。” 刘雅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