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天等地铁37号线什么时候开工?最新消息!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2-02

  汽车“韩流”仍然没有停歇,中国市场除外。当然,这股“韩流”仅限现代汽车集团(含现代、起亚品牌)一家。

  据现代汽车集团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现代汽车全球销量同比微增1.3%达394.3万辆,起亚汽车同比增长4.5%至290.2万辆,累计销售684.5万辆,从规模来看,仅次于丰田(1050万辆)、大众(830万辆),领先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现代汽车在2022年继续上升的功劳主要归功于欧洲、美洲和印度市场,但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则成了其“累赘”。现代起亚2022在中国销量仅为34.3万辆,继续下跌近3成,跌至新谷底。

  这是现代汽车集团自2016在华创出近180万辆(北京现代114.2万辆、东风悦达起亚65万辆)新高后,连续第七年在华下跌,至今还没有看见止跌回升的希望。

  时间回到2016年,现代在全球的排名仅为第五名,其在中国仅次于大众、通用,在外资巨头中排第三。

  这么看来,中国市场似乎没有想象中重要。但反过来想想情况又不一样:如果在中国市场表现好一些,现代是不是可以与大众争夺全球第二的位置,甚至可以和丰田掰一掰手腕?

  在中国市场一般、全球表现不错的厂家还有不少,比如说欧洲第二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福特汽车等等。

  究其原因,欧美这些成熟市场的竞争没有中国那么激烈,欧美行之有效的手段在中国并不一定奏效。

  北美市场除了本土的三大集团外,也就日系、韩系、欧洲几大车企竞争,总共就是30来个品牌,新电动车除了特斯拉,几乎就没有新来者能分到一杯羹;欧洲的汽车品牌就更少了,除了本地车企外,也就丰田、日产、现代能有一席之地,福特、通用几乎退出了欧洲市场。

  中国2022年新车销量2686万辆,约是美国的两倍,但汽车品牌数量远不止这一比例:除了大多数的国际汽车巨头,还有大量的中国品牌和新创电动车,品牌数量超过百个。

  竞争激烈的结果就是利润微薄。以世界500强中国排名最高的中国车企上汽集团为例,2021年度它以1209亿美元的营业额位居第68位,与奔驰相当,但利润为38亿美元,约为奔驰的1/5;而2021年首次进入500强的比亚迪,其利润不足5亿美元,2022年度预计增长至170亿元,但与特斯拉的126亿美元还有不小的差距。

  如此内卷的结果就是,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欧美市场能站稳脚跟,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这样的案例还包括福特、Stellantis等。

  随着在中国市场势微,现代在华的竞品不再是丰田、大众、本田等这些国际巨头,而是数量庞大且进步迅速的中国品牌,客观而言,现代还真卷不过它们了。现在,中国品牌无论是设计还是配置,都对韩系车实现了逆袭。

  先说燃油车吧!伊兰特(参数丨图片)是现代的全球战略车型,也在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仍是北京现代的“当家花旦”,长安的逸动PLUS则是中国品牌的代表车型。

  上图中两者都是旗舰版本,逸动PLUS无论是车身尺寸、动力指数,均占据较大优势,指导价格还便宜近4万元,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逸动PLUS的销量约为伊兰特的1.5倍。

  燃油车上占不到便宜,我们再看看电动车吧,即将引入中国的艾尼氪5被现代寄以厚望,与之定位类似的是比亚迪宋PIUS EV,但按照其披露的信息,艾尼氪5在中国国产后的定价可能要30万,而宋PIUS EV则在20万元左右,价格根本没法竞争。

  伴随着韩系车的节节败退,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2022年12月,份额达到56.8%,上升了9.8个百分点。

  此前,中国品牌还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现代汽车主攻欧美等市场,两者还相安无事。从2022年开始,中国品牌汽车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开始与现代汽车短兵相接。

  以现代汽车的主要市场之一俄罗斯为例,现代(含起亚)曾是当地市占率第一的车企,2022年销量跌幅近6成,份额由之前的28.3%降至11.2%,这里当然有俄乌冲突、制裁等原因,但中国品牌的抢夺也不可忽视。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所占份额从9%(2022年1月)增至37%(2022年12月)。

  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企业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大国。在出口车型中,除了特斯拉,基本为中国品牌。

  其中,新能源车(含纯电、插电、氢燃料)大放异彩。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抢占先机,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超68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同比增长93.4%,并且拥有强大的电动车产业链,其生产的电动车比欧洲便宜40%左右。

  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唐唯实(Carlos Tavares)忧心忡忡地说:“欧洲和中国汽车的价格差异很大。除非改变现状,否则欧洲中档客户将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车型。欧洲许多人的购买力正在明显下降。”

  相比之下,2022年现代全球共销售新能源车型26.6万辆,其中纯电车型20.9万辆,同比增长48%的氢能源车型1.1万辆。在中国市场大热的PHEV车型,现代2022年仅卖出约8000台。

  其中,在当地设厂成为走出去的主要手段,从上述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品牌车企在海外的工厂产能普遍较小,难以跟其它主流大厂竞争,与现代等车企的争夺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文DA彬)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