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韩春华) 切身感受广州新时代轨道交通发展,了解广州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昨日,湾区同心 逐梦未来——“新时代好少年”走读湾区研学行暨深化穗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来到广州地铁博物馆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开启“绿美湾区”研学之旅。活动特意安排信息时报记者给同学们讲解新闻采访、报道的特点及要求,启发大家学会用融媒体的思维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1993年12月,广州第一条地铁线破土动工,拉开羊城地铁火热建设的帷幕。伴随着地铁线网越织越密,人们乘坐公共交通越来越方便,地铁成为广州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主要出行方式。那地铁是如何构造的呢?当天,15名青少年走进广州地铁博物馆,了解广州地铁发展史、学习地铁的建成与动力体系,将物理、地理、数学知识寓教于乐,展开一次多角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第一课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广州地铁历史介绍、技术演示、模型展览、线网规划等,青少年深入认识广州地铁的发展历程、广州城市建设和轨道交通发展成果。负一楼的地质实验室模拟溶洞的环境,青少年通过矩形升降沙盘,了解广州各个区的地质特征,识别和分析不同的土层性质,了解地铁建设攻坚克难的威水史,探寻隧道与车站背后的故事。 研学过程中,同学们还了解到,在地铁线网规划建设中,广州地铁落实好各环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措施,例如在工地加装围蔽隔音屏,使用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引进全自动洗车槽等,通过控制噪音、粉尘、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提升节能降耗水平,助力绿色低碳广州建设。 “威斯敏斯特地铁站是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取景地,我觉得广州南沙客运站地铁站也非常有特色。”在地铁博物馆二楼的车站万花筒展示墙前,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地讨论着世界各地的特色地铁站。来自蒋光鼐小学六年级的香港籍学生陈佩慈表示:“研学活动非常有教育意义,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广州地铁的构造、发展以及未来的规划,让我受益匪浅。” 研学行第二站来到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该中心是一个集展览、科普、体验于一体的城市主题公园。在城市历史厅,一座座精致的传统古建筑模型让同学们领略到千年羊城的文化底蕴;在4D影院,同学们观看影片《千年羊城》,了解广州历史节点上重大的城建和人文事件;在动态长卷展厅,大家沉浸式体验清朝中期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还参与馆内各种数字化的场景和互动平台。 广州作为山水城市,“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是其真实写照。来到三楼,一幅壮观的“广州全域沙盘”映入眼帘,其按照1:3800 的比例,细致地标记出广州的规划和布局。站在广州全域沙盘模型前,伴随着宣传片《广州——全球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播放,原本静态的沙盘配以震撼的声、光、电元素“活起来”,广州在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创业发展、交通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规划立体化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不时发出啧啧惊叹之声。 “I LOVE GUANGZHOU”平台是整座展览中心的网红拍照点,青少年拿着研学证书在此拍照打卡,借此表达对广州的热爱。“今天的研学内容让我觉得十分震撼和骄傲。”来自广州六中珠江中学的陈启漳是2021年度广州“新时代好少年”,“珠江新城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以六榕寺为代表的古建筑依然保存至今,优秀的历史文化在时代的更迭中得到传承和创新,让我觉得非常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