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发布主题:2023年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阶段性成果。据了解,今年,青岛市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个,其中,地铁及市政项目12个,TOD开发项目18个。 城市轨道交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青岛地铁的规划和建设,一直备受市民关注。目前,全市线条线公里,国家共批复三期建设规划,合计13条线公里,获批里程位列全国第九,已全部开工建设。 目前在建线座)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占比达到92%。计划至2028年陆续建成,实现交通枢纽和主要商圈全覆盖,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一、二期线号线一期作为国家示范工程和全国首条全自主运行TACS线路,已提前实现轨通、电通,将于明年上半年开通运营;2号线西延段已实现洞通,正加快土建收尾工程,计划2024年底开通运营;8号线南段正加快推进土建施工,将力争2026年开通运营。此外,2号线号线号线观象山(市立医院)站等今年相继投用,运营线座,整个线网的客流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近期发布的《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布局以青岛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构建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青岛地铁积极参与我市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研究,在线网规划编制过程中,统筹考虑多网融合,优化轨道交通网络架构,同时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开展了部分市域(郊)铁路的前期研究工作。 在聚焦地铁建设主责主业之外,还承担了的辽阳快速路、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等工程建设任务。特别是今年辽阳快速路地道段南半幅、桥下辅路通车以来,实现了桥隧相连、东西快速通达, 车流量和通行效率得到双提高。目前地道段北半幅已基本完工,预计年底通车。 以地铁沿线开发建设为契机,青岛地铁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OD),努力让更多人生活工作在地铁两侧,不断提高市民通勤幸福感。 坚持政府主导、地铁引导、市场化运作,会同相关区市高效推进TOD开发。编制我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战略规划》《轨道交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系统梳理全市13条线个站点周边土地,建立了占地逾万亩、投资超千亿的“21+N”项目库。上半年青岛地铁召开全市TOD高质量发展论坛进行项目推介,组建权威专家智库,进一步提高项目策划运作能力,加快推进青岛北客站片区、南岛项目等10个TOD项目建设,在建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 未来,将通过TOD综合开发,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助力青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实现从“建城市地铁”到“建地铁城市”的转变。 青岛地铁始终把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统筹搭建创新体系,着力构建全面、全域、全员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创新在“双一流”地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一方面,聚焦技术创新赋能项目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青岛地铁在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领域积累了众多创新技术和工法,部分已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并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比如,国家示范工程TACS系统,完全自主开发,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减少20%设备量和30%后续维护量;装配式建造成套技术,工厂化制作、现场化拼装,相比现浇车站减少用工80%,节省工期4-6个月。目前已建成6座装配式车站,三期规划线座车站将全部应用;饰面高性能混凝土,每个车站水泥用量减少6%、装修面积减少70%,达到车站公共区轻装修、简装修、不渗不漏、绿色低碳的目标。此外,智慧工地系统、TBM同步注浆材料、渣土100%资源化利用、双护盾TBM大规模应用等创新技术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聚焦管理创新促进效能提升。青岛地铁将班组建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的夯基工程,通过坚持党建统领、群众路线、参与式民主管理三大举措,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安全、质量、效益、效率大幅提升。班组建设成果荣获2022全国国企管理创新一等奖,得到央企的高度认可,正在全国项目中推广。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聚焦组织、人才、机制、资金、安全五大领域,探索构建了一流保障体系,坚持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班组建设、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系统推进青岛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