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实现稳產丰收,早稻总產单產实现双增收。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秋粮丰收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而这离不开坚实的水利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必须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以佔全国56%的耕地生產了全国80%以上的粮食,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產量佔全国夏粮总產量的88.85%。 “今年以来渠首累计引水3.6亿立方米,灌溉各类作物330万亩次,创交口灌区1970年来最高纪录。”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总规划师、灌溉科科长韩延安感慨:“特别是战胜6月到8月的极端干旱天气,保証玉米生育期得到有效灌溉。” 今年春季,陕西关中地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交口抽渭灌区冬小麦普遍浇了两至三水,平均亩產1200斤,较去年丰產,而灌区周边雨养耕地冬小麦亩產在260斤左右。 “大中型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水利部农水水电司副司长许德志说,水利部门近年来狠抓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夯实粮食稳產增產的水利基石。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通过实施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更新改造30座泵站、衬砌344公裡骨干渠道、配套126座量水堰和89处自动闸门,将输水损失率从28%降至15%以下,渠道输水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大中型灌区项目被列入水利领域“两重”建设实施方案,水利部支持实施了15处新建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达1130万亩,支持实施了145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将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积近2000万亩。推进实施了70处重点区域排涝项目建设。 同时,水利部完善“大中型灌区一张图”,推进灌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与农业农村部建立“大中型灌区一张图”与高标准农田图共享机制,完成与高标准农田套图工作,摸清了灌区内高标准农田底数。指导各地做好大中型灌区与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衔接,整装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 “目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佔全国56%的耕地生產了全国80%以上的粮食。”许德志说,“其中,大中型灌区亩均產量是全国平均亩產的1.5倍到2倍,是雨养耕地的2.5倍到3倍,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秋风吹拂,山西省芮城县南磑镇周青村的玉米地蒸腾着丰收的气息。周青村的种粮大户张建辉说:“这麼旱的天气,这100亩玉米长势这麼好,多亏大禹渡灌区把水送到了地裡。” 水利是农业不可或缺的保障。去冬以来,水利部密切关注全国汛旱情发展态势,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抗旱保供水工作,為今年粮食生產提供水利保障。去年秋后水库蓄水时,水利部就开始谋划今年灌溉工作,指导各地积极摸排家底,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蓄足灌溉水源,强化综合分析研判,及时优化灌溉方案,坚持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导农户科学灌溉。 今年上半年,我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受旱,对夏粮生產造成不利影响,但受旱地区大中型灌区由於储备水源充足,在种子、化肥等生產资料有保障的情况下,及时精准灌溉应对持续气象干旱,既避免了作物因过度蒸腾蒸发导致缺水而引发的生长停滞或枯萎,又促进了次生根生长,提升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部分地区出现“越旱越丰產”现象——河南商丘市三义寨灌区今年冬小麦平均亩產1300斤,比去年增加200斤﹔河南濮阳市南小堤引黄灌区冬小麦亩產1050斤,比去年增加了50斤﹔山西大禹渡灌区夏粮平均亩產较去年增加107斤,增產11.9%。据权威科研机构监测分析,今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產量佔全国夏粮总產量的88.85%。 “我们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坚持‘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许德志说,水利部全力保障今年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6月以来,围绕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西南等秋粮主產区,水利部门强化骨干水工程调度,全力保障水稻、玉米和大豆等秋粮灌溉。截至9月中旬,夏灌累计供水近200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近8亿亩。针对安徽、河南等地较為严重的旱情,水利部门科学实施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骨干水库,以及安徽引江济淮、江苏江水北调等引调水工程的抗旱调度,指导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地旱区288处大中型灌区累计引水13.1亿立方米,保障了1640余万亩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灌溉用水。 2022年,水利部啟动49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数字赋能指导科学灌溉,积极推进农田灌溉用水计量精准化、管理运维智能化、灌溉方式高效化。 优化提高泵站机组群供水能力10%,满足灌区农户迫切用水需求﹔通过灌区配水渠道“管理减员增效”模型,生成灌区保粮供水“预案”﹔实现计费闸口配水设施统一、计量统一,并24小时在线监测……面对今年严重干旱,山西大禹渡灌区积极发挥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的优势,有序有效推进农业灌溉。 “我们基於数字孪生平台,通过灌区GIS一张图的辅助,结合灌区雨墒情数据实时监测等,提前预测、预报不同作物水量需求和潜在风险,精准调整灌区保粮供水预案,确保了粮食產量的稳步增长。”山西大禹渡扬水工程服务中心主任董曾武介绍。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土地资源北多南少,粮食和主要农產品生產与水土资源不适配,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以有限的水资源有效保障粮食生產,必须坚持“节水优先”,加快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制度体系,从根本上确保粮食安全。 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进国家节水行动,2025年4月出台《关於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的意见》,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用水计量监测、农业水价政策、节水市场制度、节水技术及服务等农业节水增效制度政策体系。 在今年的春灌、夏灌中,水利部指导各地各灌区积极开展节水灌溉、精准灌溉、智慧灌溉,為粮食生產保驾护航。 ——积极推进灌溉试验站网综合能力提升,推动灌溉试验数据整编和成果推广,优化灌溉制度,指导农户科学灌溉。“我们积极开展‘吨半田’灌溉管理试验,推广小畦快灌节水模式,使亩均灌水定额下降10%以上。”陕西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焕新说。 ——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国累计实施改革面积超10.3亿亩。“我们持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丰枯季节浮动价制度试行取得圆满成效。”韩延安说。 ——完善优化农业用水权交易制度,在浙江湖州等4个地市和广西百色等17个县级行政区开展实践探索。 ——指导各地培育壮大专业化、社会化农业节水服务组织,强化工程管护,开展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提供节水灌溉等服务。山东齐河县建立起用水组织、种植合作社、节水装备企业全面参与的农业节水技术服务网络,為分散种植户提供节水灌溉服务,引入大禹节水公司开展滴灌设施专业化管护,帮助群眾解决滴灌带铺设、水肥使用等技术难题。 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在农业用水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灌溉面积和粮食產量稳步增加,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水利贡献。”许德志说。 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实现稳產丰收,早稻总產单產实现双增收。…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王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中国証监会主席吴清在会上表示,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為牵引,不断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法等各方面的适应性、包容性,促进资源更加高效配置,让优质企业和各类资金更好迸发活力、实现价值。…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