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6元的玉米为什么“不贵”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2-09-29

  近日,网红辛巴称东方甄选将批发价7毛钱的玉米,加价卖到6元,丧了良心。随后新东方主播董宇辉回应,东方甄选卖的玉米,收购价已经2元,且农产品根本没有暴利,赚很少的钱。

  7毛钱的玉米到底该卖多少钱?6元一根贵不贵?中间的差价去哪了?打着助农旗号的直播电商,真的能帮农民提高收入吗?网友抛出的一连串的灵魂考问,让助农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虽然辛巴最后在直播间鞠躬道歉,但不代表这种对中间商的天然“敌意”消失。而辛巴挑起的战火,连农民自己都不买账。抖音上的五常大姐“刘美娜”怼辛巴,抛开品质谈价格,不叫助农,这叫损。

  中国农产品产业链薄弱,农户、中间商、直播,都会深感赚钱不易。一味喊着消灭中间商的那些人,未必是真正从助农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

  电商助农是不是伪命题,关键点不在于电商的角色,以及中间商到底赚取了多少差价,而在于各个环节能否各司其职,通过打通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高度流通,最终才是有效地助农。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助农这件事上,永远是孤掌难鸣。不要总想着消灭中间商,消灭中间商也消灭不了差价,消灭中间商意味着消灭分工和专业。

  农户不是割裂于产业链之外的存在。相反,农户是产业链高效运转的其中一环,现代商业逻辑下合理的供应链体系,不是只有中间商赚钱,更不是只有农户赚钱。

  电商助农不是倾销劣质积压农产品的工具,更不是借此压价大批量采购的筹码。而是让农户能够把货以合适的价格卖出去,而后续供应链上的各环节也能赚到钱,解决农业“小散弱”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这是正常的商业逻辑,也是最现实的助农。整个链条有机协作的根本,是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无限缩短,彼此信息对称,供需相拥。

  市场上卖6元的玉米,相较于平价的大路货,可能育种、土壤要求、种植成本更高,品质更好。无论是电商搭台,还是菜场出力,后续的渠道成本也有不同,只要能让这些优质玉米触及到目标客户,实现精准对位,“6元”和“7毛钱”就不再具备可比性。

  农民对于生活的期盼不止于单层次的脱贫增收。助农要在提前锁定需求、降低滞销风险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商户的确定性收益,让农户在种植上投入更多精力,获取更大回报。

  如果把助农的概念扩大,便是针对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落后环节进行攻关,提升农产品上行的能力,助力产业链的进阶,把最新的技术商用,创造更多更有竞争力的玉米占有市场。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