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南湖记忆二期项目正式开街,延续上世纪80年代摩登怀旧风主题,并将于春节期间为市民送上专场文艺演出、游戏互动体验等文化娱乐活动“大餐”,打造专属南湖的氛围感“派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南湖记忆二期项目特别融入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概念,以南湖居民为服务对象,满足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范围的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所需,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社区商圈,使城市改造这一城建工程同时成为改善市民生活的民生工程。 “城市更新”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早些年,很多人以为城市更新就是改造、修缮和美化。其实,在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务中,不仅包括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塑造城市风貌,也包括“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城市更新不只是对既有建筑的保留和利用,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 以前,不少地方修葺保护历史街区、打造风情小镇,一度陷入了误区:把居民迁走,把房子修得很好看,做成专门面向游客的景区——美则美矣,但烟火气没了,魅力大打折扣,甚至是斥巨资弄出了失败的作品。与之相反,浙江嘉善的西塘古镇则是一个成功案例,它的秘诀就在于完全保留了原住民及其生活方式。居民会产生生活垃圾,会让环境稍显“杂乱”,比如临河晾晒的衣物、做饭时散发出的油烟味,但这些是人间烟火气,是真实的生活,也由此产生生活之美。 近年来,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拍照,更喜欢沉浸、体验、休闲。在这样的诉求下,文旅项目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全域”,景区与居民生活区逐渐重迭,“样板间”不如“在此间”。作为国家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南京已拥有了小西湖、D9街区、南湖记忆等多个成功案例,无论居住类、生产类、公共类还是综合类,都走在“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路上,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正向反馈。 日前,住建部印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我市全链条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体系和推动城市更新共商共建共享两项经验被纳入其中向全国推广。把城建工程同时做成民生工程,就体现了“共享”的要义。譬如,设施和商业配套不仅考虑游客,更要适于居民生活,设计和运营要合理,要有人情味,要能满足居民的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所需,并且符合居民的消费水平。城市更新,不是人为造“景”,而要融入城市肌理,让当地居民生活得舒适,街头巷尾自然洋溢活力。此前,南湖记忆一期项目开街后,南湖东路商户普遍反映经营状况较之前有显着提升,部分商户销售增长达到三成至五成。“叶茂者根深,源浚者流长。”留住“烟火气”,才是有机的城市更新,才能实现“人”与“城”的和谐相融、美美与共。 期待每一次的城市更新行动都充满生机活力,让城市更美,让生活更美,让居民幸福,让游客流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