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贬(biǎn)俘(fú)阵(zhèn)帧(zhēn)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8-03

  为加快推进“数字龙华”建设步伐,龙华区在原有的六大重点片区(北站国际商务区、九龙山数字城、鹭湖中心城、龙华超级商圈、大浪时尚小镇、观澜文化小镇)基础上,再添1个重点片区——梅林关片区!

  此外,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深圳市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优胜方案近日最终揭晓。

  据了解,龙华七大重点片区总面积为104.62平方公里,约占龙华全域面积的60%,是龙华区经济发展品质建设、能级提升的重要载体。

  梅林关片区地处深港科技创新中轴关键节点,位于深圳都市核心区范围内,也是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片区拥有“轨道枢纽+都市核心区”的双重属性,地铁4、6号线从该片区经过,未来区域还将引入广深中轴城际线号线。

  梅林关片区四至范围:梅林关片区东至五和南路,南至南坪快速,西至玉龙路,北至民康路,总面积4.63平方公里。

  规划区建设规模:目前,梅林关片区内华南物流园和梅林关枢纽两个节点正开展规划提升相关工作。根据《深圳市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及《民治街道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土地整备规划》阶段成果,片区总建筑面积约1000万㎡,其中现状建筑面积450万㎡,新增建筑面积约550万㎡,包括梅林关枢纽片区结合国际竞赛拟新增建筑约250万㎡、华南物流园结合士地整备利益统筹拟新增建筑约200万㎡、环民治水库周边拟新增建筑面积约100万㎡。(最终规模待法定图则修编审批通过后据实更新)

  交通优势:梅林关片区具有便捷高效的城市轨道和高快速路网,规划共有4条地铁、1条城际,其中地铁4号线号线号线号线,以及规划广深中轴城际可使片区30分钟内快速连接前海、河套、留仙洞、光明等重点区域。

  教育设施:现状学校4所,包括万科双语学校、民乐小学、丹堤实验学校、书香小学;规划学校3所,包括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规划(阶段成果)1所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法定图则规划1所18班小学和1所24班小学。

  生态资源:梅林关片区内汇聚玉龙滨水主题公园、星河雅宝山体公园、民悦公园等多个城市公园,周边聚集白石龙音乐主题公园、新彩青少年极限公园等生态资源,群山环绕,生态价值优越。

  2023年3月,由龙华区人民政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具体承办的深圳市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面向全球发布征集公告,成功吸引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参赛单位(联合体),总计92家设计机构共同参与,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4月,经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资格预审会优选出8家入围设计团队进入国际咨询的终期角逐。在6月举行的方案评审会上,8家顶级设计团队以精彩纷呈的设计方案同台竞技,最终经专家评审及市政府审议后综合评定,评选出一名优胜奖方案和两名优选奖方案。

  国际知名设计团队AREP+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的方案夺得桂冠。优胜方案的最终确定标志着历时4个多月的梅林关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未来该片区将从交通咽喉地区跨越式进化为“大湾区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区、数字科创先锋示范区”,在立体便捷交通枢纽升级、融汇复合城市公共功能的同时,实现产业活力与自然活力共生,打造创新中轴上的未来新活力中心。

  设计单位:AREP+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方案提出“一脉、两轴、三组团、四活力节点”的规划布局,旨在将梅林关片区打造成以数字科创为核心的产业社区复合地,发挥枢纽TOD价值的龙华新门户,创新中轴上的未来新活力中心。

  设计在数字经济主题的定位下,布局了丰富多样的高品质城市功能。设计尊重山体自然环境,建筑高度密度布局以山为屏、形态谦逊、协调统一,刻画出山、水、城、园一体化发展的独特风光,实现了美丽和谐的山城共生图景。设计透彻理解站点枢纽功能设置与综合上盖立体布局,提出了多站点在地下平层直线最短换乘的创新思路,营造了舒适、合理、高效、便捷的新枢纽换乘体验。

  设计单位:Skidmore,Owings&Merrill LLP+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方案提出“梅观门户、林间漫步、关联未来”的设计理念,将梅林关片区打造成为站城一体、形象突出、多元复合、绿色低碳的城市枢纽门户。

  设计通过融合城市公园、多维换乘、自然意象等多种场所,打造多维体验的站城枢纽核心和门户城市形象。站城枢纽以空中森林平台为核心载体,融合室内外空间,消除城市、枢纽与自然之间的界限,串联各区域组团并复合多元公共功能。设计引入绿色低碳设计手法,以仿山形态设计建筑簇群,实现产业活力与自然活力共生。

  方案提出连山城、聚核心、融产城和塑门户四大设计策略,构建了“一链通山、一廊融城、三区筑产、四站换乘”的总体规划结构。

  设计关注道路交通和公共交通的优化,细致考虑交通换乘与竖向联系,以多核集聚的换乘路径、多种空间连接方式延伸枢纽效力,与周边片区进行高效紧密连接。设计以构建智慧主板上的城市芯片作为城市营造理念,强调TOD门户功能,一体化设计打造了智慧高效、多维体验的站点枢纽核心。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