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 截至今年7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到1.85亿人。在北京城区,大家喝的水,每三杯有两杯来自这里。 上万名渔民拆掉网箱,“洗脚上岸”。“最初挺不舍的,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对比,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土生土长的丹江口人杨力告别了渔民生活,成为了清漂队的队员。 库区多了许多身穿小马甲的志愿者,义务护水。“2023年,市里成立了‘小水滴’志愿服务队,群众主动报名加入,自觉去库区巡河检查,去社区做生态宣讲,去岸边植树种草。”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黄祥伟介绍,截至目前,“小水滴”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活动9万场次,服务时长超460万小时。目前,丹江口市注册志愿者数量达到16.2万人。 “我们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建立由1个中枢平台、3个平台、3支队伍、6大监测系统组成的‘1336’空天地水一体化智能监管体系,可对市域范围内丹江口水库水质情况进行在线监控、调度、处置。”湖北省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综合股负责人余丹说。 志愿护水铸魂,科技管水强基,系统治水固本。如今,丹江口水库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107项达到Ⅰ类标准,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依托‘一库好水’,我们吸引26家水企落户,形成从‘源头活水’到‘高端水经济’的全产业链,水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50亿元,带动本地就业逾万人。”丹江口市水都供应链集团副总经理魏旭东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丹江口市正沿着“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周倩文 吴君 李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