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口述档案建设,对于有效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2019年支持项目验收结果,,分别是上党梆子(吴国华)、中阳剪纸(王计汝)、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吉抓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自2015年起正式实施,既是记录活态文化、保存历史文脉,又是锻炼队伍、培养非遗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记录工程重在保护,根据非遗活态化特点,将传承人作为特定保护对象加以记录,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存珍贵资料和历史档案。 工作开展以来,我省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取得一定成效。 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其音调高亢活泼,具有粗狂、健康的农民艺术特色。 传承人吴国华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在二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扮演了众多活生生的戏曲人物形象,其扮相端庄大方,唱腔清脆俏丽,表演入木三分,出神入化,达到了较高境界。 王计汝从小受到家庭剪纸熏陶,观察生活中的各类民俗事象,传承原生态中阳民俗剪纸,其剪纸作品涉及当地生产生活、年俗风情和节日喜庆等内容。她的剪纸地域特色明显,粗犷浑厚、古朴典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自公元前6世纪发明,比欧洲早了16个世纪,却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停产,阳城生铁冶铸艺人及铸炼设备均大量流失。 近年来,我省非遗中心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细化记录工作流程,探索推进多种记录方式,“量身定做”传承人记录工作计划,多方协同推进记录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加大对过程的指导,严格省级验收标准,以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等形式,记录保存一批代表性传承人所承载的独到技艺、文化记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的建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