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C位争夺战已经从一二线城市蔓延到十八线小县城,大家都在百亿级氢能产业的梦想上蒙眼狂奔。在全国争相建设氢能产业园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多少可以存活? 随着新年的复工复产,广东、天津、四川、山东、福建、江苏、河北、宁夏、上海等9个省份陆续发布了2023年省级重点项目名单。不难发现,这9个省份的重点项目中均有氢能产业链项目,共涉及35项,其中山东和广东在数量上遥遥领先 看来,各地政府都把氢能看作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产业,不枉氢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 这说明,氢能C位争夺战已经从一二线城市蔓延到十八线小县城,大家都在百亿级氢能产业的梦想上蒙眼狂奔。地方和企业比较热衷的,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氢能产业园。 再从项目的地理分布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建设了较多的氢能产业园。为什么这些地方氢能产业园比较多? 这意味着各城市能够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按需组建“氢能朋友圈”。因此,在老大哥们的带头下,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自然而然各自抱团,同求氢能发展。 需具备三大要素:政府支持;有发动机企业和整车企业产业;廉价的制氢成本和经济的氢源。 据头豹研究院数据,当前煤制氢的成本约为1.08-1.21元/立方米,天然气制氢的成本为1.81-3.42元/立方米,工业副产制氢的成本为2.46-2.69元/立方米,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最高,达到了3.30-5.15元/立方米。 因地制宜,是氢能产业园选址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城市该发展氢能产业中哪一环的关键因素。 碳管家智能云平台专注碳资讯分享,传播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助力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