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大足石刻全集》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09-06

  9月6日,《大足石刻全集》(以下简称《大足石刻》)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标志着这部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大足石刻现存状况的考古报告正式揭开面纱。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这套全集首次对大足石刻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5处石窟(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和整理,为600多个龛窟的造像留下了客观真实的“身份证”。这些“身份证”中收录的测绘图、摄影图片等信息,把这些石刻造像的历史风貌和真实现状永远留存下来,将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大足石刻》由重庆出版集团和大足石刻研究院联合编纂出版,参与该书编写、测绘、摄影、编辑、校对的人员超过200人。该书共计11卷19册,字数超过250万字,拓片、测绘图、摄影等图片达到1万幅。

  这是我国针对一个大型石窟群编写的第一部全面的考古报告集。面对这部鸿篇巨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大足石刻》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明夷称赞它“堪称国内石窟考古报告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郭所长,就让方银去大足旅行社吧!在那工作西装革履,比你们文管所在大足北山石刻办公没水吃、没电用强得多!”

  1982年的一天,时任大足县(今大足区)副县长的庹正贵和大足县文管所副所长郭相颖争执不休——一个想“挖”走刚从四川省旅游学校毕业到大足县文管所工作的黎方银,一个执意要将他留下。最后,两人达成协议:让他自己决定。

  37年后,那个“傻乎乎”的小伙子,已是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并主编完成《大足石刻》。

  当初选择留在大足石刻是出于对文化的热爱,那么,编纂《大足石刻》又是为何呢?

  1985年至1988年,黎方银完成大足北山石刻154个龛窟的调查。“调查期间,看着那些被风雨侵蚀得面目全非的石刻瑰宝,我梦想着有朝一日将它们完整地记录下来。”黎方银说。

  丁明夷也在《大足石刻》序言中表达了当时他对石窟风化的痛心。“岁月无情,石窟永存只是一个神话传奇。”他表示,编写石窟考古报告,重现其历史风貌并传承后世,既是石窟保护的需要,也是开展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纂一套系统的考古报告对大足石刻文博人来说可谓天方夜谭。

  “1976年至1986年,我曾随父亲在北山生活10年,那时,父亲考古测绘的工具只有皮尺、画板和小板凳。”郭相颖之子、重庆出版集团美术出版中心主任、《大足石刻》总策划郭宜回忆道。

  虽然当时没有编纂考古报告的能力,但此前《大足石刻内容总录》《大足石刻铭文录》等书籍的问世,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大足石刻的学术研究。

  1999年大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足文博人的使命感更强了。2000年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期间,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大足石刻研究院前身)开展大足石刻考古学研究的规划,得到了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教授马世长的肯定。

  2003年,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组成了以黎方银为组长的课题组。2010年10月,重庆出版集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以考古报告的形式编写和出版《大足石刻》得以正式确立,并明确由大足石刻研究院负责现场调查、考古测绘、文本编写,重庆出版集团负责摄影、编辑、出版等。

  在《大足石刻》问世之前,针对一个大型石窟群编纂的比较全面、系统的考古报告,只有日本人在上世纪30至50年代完成的《云冈石窟》。因此,这是我国针对一个大型石窟群编写的第一部全面的考古报告集,意义非凡。

  30余米高的脚手架将大足石刻北山多宝塔围住,几名男子站在由木板搭建成的多宝塔工作平台上,只见他们手持卷尺,边测量边记录,豆大的汗珠迫不及待地从他们的皮肤上涌出……

  这是2013年5月至8月,时常发生在多宝塔上的一幕。在此期间,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考古研究室主任邓启兵、大足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黄能迁等6人组成的考古调查组分队,完成了多宝塔塔外龛像的调查记录。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