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看,咱们庙山所获大奖了呢!”11月24日下午,社区民警汤莉芳正在美加社区召开警民恳谈会,居民们得知辖区派出所获得了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后,纷纷向汤莉芳表示祝贺。 警民共筑平安枫桥。在江夏庙山经济开发区,24名民警管理着40平方公里土地,包含7个行政村、11个社区、49个小区、4所高校、5家工业园区近千家企业,一年时间,辖区实有人口由14万人增至17万人,人流汇聚,企业密集,在建工地如雨后春笋,如何做到发案少、治安好?近年来,武汉市公安局江夏分局庙山派出所以创国优“枫桥式”派出所为抓手,深耕预防警务,探索“一体三联五微”工作法,打造“红色管家”“群管万家”警务品牌,筑牢汤逊湖畔平安堤坝。今年以来,该所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9.7%。 日前,经全面创建、逐级推荐、审核评议和社会公示,公安部命名100个派出所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其中庙山派出所光荣上榜。 “我们将继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基层治理,推进‘两队一室’改革,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将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金招牌擦得更亮、举得更高。”所长吴任军说。 “虽然我的母亲离世了,但老人家走得很体面,这还得感谢您……”10月22日下午,居民王大伯眼中噙着泪水,拉着社区民警潘时涛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当天中午,潘时涛下班途中,发现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突然倒在了路边,他立即上前了解情况。得知其家人已经拨打120,但急救车辆距离事发现场较远,潘时涛立即驾驶私家车,将老人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当天下午,老人的儿子王大伯来到庙山派出所,特意向民警及时伸出援手的做法表达感谢。“我们家里人一辈子都记得您的好。” 今年48岁的潘时涛,2012年从部队转业参警,此后一直扎根社区基层。提起潘时涛的名字,很多辖区居民首先想到的画面,就是一个骑着电动车往来于辖区各个社区、村湾的忙碌身影。 “坚持当好‘群众眼里的贴心人、社区民生的摆渡人、校园师生的守护人、企业发展的护航人、枫桥经验的传承人’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自始至终的工作目标。”有着30余年党龄的潘时涛说。 “小杨说那些书里记录着课堂上的笔记心得,以后在工作中也能起到参考作用,对他很重要,所以我一定要帮他找到。”潘时涛说。 2020年起,潘时涛组建的突击队便活跃在庙山的街头巷尾,2021年9月,“潘时涛先锋队”获武汉市委政法委认证并授旗。2022年7月,为顺应发展需要,庙山派出所在先锋队的基础上,将“党建红”引领“藏青蓝”理念融入工作中,在辖区组建了一支1500余人“红色管家”团队,他们中有社区居民、超市老板、医生、教师、大学生和退役军人,每个社区按照“1+1+N”模式组建党员警务团队,“红色管家”实现了“党务+警务+服务”的深度融合。 高茂新是保利海上五月花小区的热心居民,也是“红色管家”成员之一。今年8月,小区一对婆媳因育儿问题发生争执,高茂新了解到婆媳之间长期存在矛盾后,主动与社区民警联系,并参与化解,最终让双方解开心结。 今年6月份,庙山经济开发区动员街道、村、社区、产业园、大型企业、学校等各界代表,召开了一次争创国优“枫桥式”派出所动员大会,大家踊跃报名参与到“红色管家”团队中来,积极为庙山平安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如今,这群“红袖章”穿行于庙山大小街巷、楼栋之间,深度感知周边居民需求,逐步成为社区民警的好帮手。自2022年7月以来,庙山“红色管家”接受辖区群众求助1480人次,化解邻里矛盾纠纷879件,收到群众赠送锦旗46面。 “丹姐,有人威胁我……”今年初,社区民警李丹通过微信群获知,居民赵某与周某因经济纠纷发生冲突,李丹迅速组织阳光联调小组开展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 为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李丹在庙山派出所创新推广“群管万家”机制,分类组建房东、行业、单位、学校、网格员、志愿者等微信群,力求做到“问题发现在小、处置在早”。 在李丹管理的江南花山郡小区,居民的需求困惑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李丹手机里的QQ、微信上;由民警带领物业、居民等组成的24小时治安巡逻队全天候守护居民安全;谁家发生纠纷,网格员、志愿者第一时间通知民警到场,组成联调小组化解……今年以来,该小区实现刑事警情零发案、矛盾纠纷化解率100%。 大事不出园区,小事不出社区。在庙山,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平安庙山”样板的实践过程中,他们通过整合平安办、综治办、网格中心等8股基层综治力量,构建“管委会主导、派出所主责、社区(村)主体”的一体化平安治理新格局,“一体三联五微”警务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 “原先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有7人,现在连我在内一共有12人,还有30名社区警务辅警。”“90后”民警伍文捷是庙山派出所的青年民警,今年4月,他顺应警务机制改革要求,从刑警转岗到社区,进一步延伸社区警务触角。 今年9月5日深夜,一位来自咸宁的母亲焦急地走进江夏分局庙山派出所找到值班的伍文捷求助,称其女儿小芳(化名)疑似被人骗到了派出所辖区内。 伍文捷立即带领辅警连夜视频追踪,在辖区一小区门口发现了小芳的踪迹。伍文捷立即带队赶到小区,在物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找到了小芳,并发现了与之同屋的其他人员。 “当时屋内的桌子上摆放着近百部手机,还有打印设备,我察觉可疑,立即向派出所指挥室报告情况。”伍文捷介绍。 当天,经过派出所打击办案队民警的调查,一个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消息引流的团伙被端掉,相关嫌疑人被依法拘留。 据了解,庙山派出所是武汉市公安局第一批警务机制改革试点派出所。庙山派出所通过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做强社区警务队工作,优化值班接处警模式,把警力放到群众身边、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把问题解决在群众身边,有警处警、无警巡逻,真正让社区民警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知社区”“融社区”,见警率、管事率进一步提升。同时,为强化“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庙山派出所将三个社区警务队与三个打击办案队捆绑协同,在综合指挥室的研判组织下,深化“派出所主防”。 “我们落实‘532’比例将警力向社区倾斜;创新工作日和节假日‘分流’接处警模式将勤务向社区倾斜;完善4个社区警务室,配发11辆新能源警车给社区民警将警务保障向社区倾斜。”庙山派出所教导员杜伟介绍。 据统计,今年以来庙山派出所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数同比上升14%,入室盗窃警情同比下降50%,电诈刑事警情下降32%,这一升两降的背后,是警务机制改革的切实成效,也是辖区群众持续提升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庙山辖区除了肖榨坊村还有农田外,其他区域都已经变成高楼、工业园。”韦国峰是庙山派出所第七责任区社区民警,辖区内企业多、工地多,在创谷一路上,有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公安联勤警务工作站”,可辐射周边36家大型企业。派出所协调两个园区的物业单位,将安保力量全部参与到警务室的值班中来,成为园区企业眼中的“定海神针”。 随着庙山快速城镇化,企业不断入驻,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打架斗殴、薪资纠纷等问题在高速发展阶段凸显。为护航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庙山派出所运用“联、防、调、宣”四字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群众急难愁盼。 10月17日,庙山派出所接到辖区科技园员工张某的报警,经了解是他与胡某某长期积怨而大打出手,厂区保卫部门调解后,胡某仍然出言威胁。 “胡某某脾气十分倔强,觉得自己年长却在年轻人手上吃了亏,心里有怨气。”开展调解的民警程民政介绍。 程民政了解到,胡某某系老员工,因这一闹,可能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心里愈发不是滋味。民警本着小矛盾就地化解的原则,找到胡某某的老板,希望其为老胡担保,给老胡一次继续工作的机会;同时找来与两人关系好的工友从中斡旋,最终胡某某、张某二人握手言和。 去年12月,社区民警汤莉芳帮助一批工地保洁人员要回了“辛苦钱”,同时确保了工地正常运行秩序;今年8月,为解决物业工人的薪资纠纷,社区民警王振国和司法所、劳动监察大队迅速介入,当天便协调结清12万元薪资。 在庙山,11名律师组成了法调团队,32名社区调解员组成了民调团队,11个警格融入51个网格,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民警的感知力、号召力、执行力。 在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中,庙山派出所着力打造警务公开、办事公平、执法公正的“三公阳光警务”,如“老潘帮帮手”“丹姐事事管”等为民“枫”警品牌。 近年来,庙山派出所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依托所长、民警进班子优势,将排查化解矛盾纳入各级党委、支部的重要议题,吹响联动、联治、联调“集结号”;日常工作中通过全面走访、动态排查、关联筛查等方式,以防为要下好“先手棋”;针对不同矛盾纠纷,联合街道、综治、司法等多部门成立阳光联调小组,以法治化解、部门化解、包案化解答好“满分卷”;全所民警、辅警还将法治理念宣传融入工作细微,释法明理共唱“和谐曲”。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汤逊湖阳光大道上,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画面令人向往。驻守于此的这个“阳光警务”集体正在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身怀为民初心,深耕预防警务,为实现基础更牢、防范更实、队伍更过硬、辖区更平安的湖畔“枫”警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