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有关千(qiān)里(lǐ)之(zhī)行(háng)这是怎么回事?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04-20

  很多军事迷都知道,大部分国家会把战场上不去射杀跳伞的敌军飞行员写入军规和战斗的条例中去,并且煞有其事的对此进行着宣传。可是,关于不射杀飞行员这件事真的被写入了其中么?骑士的精神是否在战斗中被履行?其实这些真不是你想的那回事。

  飞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装备出现在战场之上,还要被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场战争也被人称作是“贵族之间最后的战斗”。这是因为当时欧洲各国的大量年轻的贵族子弟,都在服役于基层的作战部队,其中就包括当时流行的雏鹰带飞状态下的航空部队。以至于在一战中,有很多的优秀飞行员就本身就有贵族的头衔。正是因为有贵族的广泛参与战斗,按照当时的骑士精神优待俘虏就成为了欧洲战场上被广泛认可的一个行为,其中不能上射杀跳伞的飞行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现象。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贵族的没落和工业化所带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兴起,各国的军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战争机器。而对于航空兵这一兵种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日益成为了在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在面对无论是天上地方战机的攻击,或者是来自地面的炮火这些使得飞行员们无法保证自己的自身安全,更别提在此基础上对敌方跳伞的飞行员进行射杀了。

  即便如此在二战期间,日军的航空兵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上面,仍然有组织的进行对已经跳伞的飞行员的追杀活动。这一行为同样遭到了当时美军方面的报复——在一次日军飞行员在千叶县上被美军击落后,遭到了美军的机枪扫射。甚至于当时有的王牌飞行员也加入到了其行列中。

  在二战之后,随着又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更加科技化的影响,使得空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空中战斗变得远程化和更精确化,整个的作战双方在看不到、摸不着的形势下作战,有目的性的射杀敌空军飞行员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此外在现实战斗的过程中,去摧毁敌军的战机比击杀跳伞的敌人更能有效的对敌进行杀伤。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不去射杀跳伞的飞行员并不是单纯的来自于道德上的束缚,而是一种对于军队更好的提高作战效率的表现。即使是这样,拒绝这种卑劣的行为同样也是人性光辉的一种体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