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壹教育强基计划团队就来为大家普及一下关于强基计划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报考?招生专业如何?有哪些升学优势…… 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2023年已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4年。 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全部是“985 工程”院校, 院校层次高。通过填报强基计划,可以多一些进入这些名校的机会,更有可能获得降分录取。统计分析近几年高校强基计划分数线,一般会比统招线 分。 强基计划是一项培优计划,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意味着将得到高校精英模式的重点培养。招生院校一般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采取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本硕博连读等培养模式。 说了优势,当然也要说一些它的限制。精英模式的培养也就意味着强基生的学习强度、难度、要求等都会比普通学生的高,本硕博连读也要求考生最好有继续深造的打算,具备在某一领域不断精进的决心和毅力。 此外,强基计划在本科阶段原则上是不允许转专业的,即使学生不能适应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也只能转到本专业的普通班,不允许转专业。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一定不要勉强选择不合适自己的专业。 强基计划在其他普通类型招生之前投档和录取,如果不被录取,完全不影响后续各批次的投档,相当于多了一个上名校的机会。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下简称五大联赛)二等奖及以上。 虽然强基计划入围成绩最低要求在一本线上,但强基计划高校院校层级较高,39所高校全部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每年高考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报考这些学校的学生非常多。 对学生来说如果在某一基础学科方面非常感兴趣,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也倾向于基础学科,那么强基计划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强基计划的39所学校均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大学,对于想要上名校并且提前规划的学生来说,报考强基计划的同时兼顾高考,可以增加名校录取机会。 从强基计划政策来看,高考成绩是大部分学校入围校测标准(2023年8所“复交南”模式高校将校测初试调至高考后、出分前),其备考基本与高考不冲突。 不论是否在竞赛中获得银牌及以上的奖项,拥有竞赛经历,在强基计划中就比没有参加过竞赛的考生有了更大的优势。 (1)竞赛奖项比较高的: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含)以上奖项的学生符合强基计划高校破格入围条件; (2)从各高校近两年校测难度来看,各校强基计划校测难度一般大于高考,清北华五等顶尖高校更是接近竞赛水平,这让有竞赛基础的考生占据了非常大优势,更容易在校测中胜出。 需要在高中阶段已经有坚定的兴趣爱好,对于未来有规划,想要进行本硕博连读的学生来说,强基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强基计划聚焦于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从2022年起,部分高校突破了单纯基础学科的限制,新增了一些与基础学科关联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和强势学科。例如:北京理工大学新增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西北工业大学首次招收航空航天类,并在招生简章中强调将瞄准航空航天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 在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加了3个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航天材料类)、飞行器制造工程(航天机械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类);兰州大学增加了草业科学(草类植物生物育种)专业。 从近三年的调整来看,强基计划会继续把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一关键点,未来很有可能会再加入更多的非基础学科。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选报强基计划时,无须用常规的冷门还是热门来考虑。毕竟强基计划的初衷是培养国家关键领域的重要人才,并非是高校推销所谓的“冷门”专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