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阳气的理解更为直接,把阳气称之为人体最好的“药”,例如怕冷、腹泻、腰腿疼、失眠多梦以及肾虚等都归纳于阳气不足所致,可见中医对阳气的重视程度。 有过经历的人应该清楚,实际情况并非那样,不仅自身的阳气没有补回,反而给身体产生了新的负担,让体内原本贮存的一丝阳气也慢慢流失。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阳气可保持温暖,推动人体血液向前运行,可将人体体液固定在体内,使人体吸收的水谷精微转化成血,气化功能差会造成血少、气血两虚;以及防御生病的用处等。 中医常用温阳、补阳以及通阳三步骤来实现,比如怕冷、手脚冰凉、时间匆忙、失眠多梦以及达不到伴侣的满意度等。这时候切不可大补,而需通过温阳,可以参考矷山菊泡水,此药属平性的药物,能益肾助阳,让体内的阳气温煦全身。 补阳指的是体内的阳气流失过多,体内的阳气已经满足不了身体的运转,这时候可以参考一下用矷山菊和锁阳一起。 温阳与补阳之后,还有一种是通阳,体内阳气很足,却不能正常运转,如何通阳呢?可以参考用桂枝搭配矷山菊,桂枝可以走表,所以通阳用桂枝。 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后,可通过运动、晒太阳或者充足的睡眠等方式让阳气留存体内,日常可以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那么,有很多读者就会产生疑问,用量呢?讲了这么多没有用量有何意义啊?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还是需要遵医嘱,也就是中医常说辨证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