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政府!感谢工作人员!这么快就帮我把钱要回来了。”近日,莱西市马连庄镇刘大哥在该镇信访办激动地说。据悉,刘大哥到镇信访办反映农村污水管道工程拖欠其工钱迟迟要不回来的问题。该镇信访办受理后立即展开工作,经协商,双方已对工资支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刘大哥非常满意。 这是山东省莱西市信访工作强化源头解决群众诉求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莱西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践行“浦江经验”,扎实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以源头防范化解信访问题为着力点,以“四个坚持”为着力点,依法及时把大量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全市信访治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信访工作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党委和政府。一直以来,莱西市始终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化属地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形成合力,持续构建齐抓共管的信访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制度,各镇(街道)、“十大领域”牵头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每周、其他市直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每半月至少研究1次信访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研究重大事项,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工作要求,按照《领导干部履行信访工作“一岗双责”规范》,细化领导班子成员信访工作责任清单,压实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全体市级领导率先垂范、亲力亲为,高密度、高强度研究对策方案,督导指导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落实,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责任单位主办、信访部门推动”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 今年以来,莱西市全体市级领导通过坐班接访、主动约访、调度会商等方式调度信访案件400余起,公开接待群众来访300余起800余人次。组织开展“星期一找书记”活动,强化市直部门、镇街党委、新村党委与自然村党组织书记的联动互动。活动开展以来,调度信访案件60余起,公开接待群众来访100余起130余人次,切实把群众的问题化解在基层,努力实现“最多访一次”。 基层是信访工作的基础,是形成信访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信访问题的源头。莱西市坚持源头预防、抓早抓小、精准发力,压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围绕受理、交办、答复、回访等各环节,全面规范办理程序,提升初次信访事项办理质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完善首接首办、接诉即办、直转快办、跟踪督办、会商联办“五办”机制,对“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三张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推广“绿色通道”、帮办服务,限时办结双向承诺等做法,确保了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0%以上。 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初信初访827件,已化解777件,化解率93.95%。建立市、镇街、管区、村居、小组五级排查网络,全面梳理排查欠薪欠费、城乡建设、劳动社保、农业农村、集资融资、征地拆迁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对329名重点人员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三年以上未化解的148件信访积案形成台账,“一人一策”落实相关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发生问题。 莱西市不断完善初次信访事项转化为重复信访事项监测预警机制,对新产生积案“随有随督”、动态管理,视情纳入全党集中教育活动或全市专项活动集中攻坚,全力做好化解工作。同时,全面排查督办信访积案,常态化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对未化解积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牵头、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合资源、多元调处、统筹推进,分类排查化解。对复杂疑难案件,成立工作专班,各相关单位选派骨干力量共同参与,摸排隐患,协同处置,防止因职责不清、配合不到位造成信访人员聚集串联、矛盾累积上行。 截至9月底,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化解。省、青领导包案19件、省委巡视组转交案件276件全部化解;省交办案件71件,已化解46件;“治重化积”活动中央交办第三批积案96件,上报化解91件,审核化解89件,审核化解率92.7%。 莱西市健全“一站式”综合化解机制,推进市、镇(街道)“联合接访+访调对接+多元化解”全覆盖,推动多部门“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帮扶”,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完善社会力量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信访与调解、诉讼、复议、仲裁等渠道有效衔接,用好访调对接、信访听证、会审评议等平台,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推动“事心双解、案结人稳”。 与此同时,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发挥信访联席会议和综治中心、接访窗口、法律服务中心等作用,充分调动网格员、“乡贤”等参与矛盾调处积极性,在镇街综治中心服务大厅设立“社区律师”“心理咨询”等服务窗口,推进基层矛调中心和人民建议征集办落地落实,不断探索创新好做法,较好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