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十八届)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日前在北京成功召开。年会由华夏时报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交易研究中心、华夏时报金融思想荟和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联合提供智力支持。本届年会聚焦新质生产力,以“向新而行,探寻发展之质”为主题,汇聚业内专家、学者及金融机构高管,凝聚共识,贡献智慧。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朱玉发表致辞。 中国移动原董事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原会长王建宙发表了题为《壮大耐心资本》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壮大耐心资本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经济结构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想要得到耐心资本支持的上市公司,他建议,公司要坚持发展目标的前瞻性、坚持技术创新,加强公司治理透明度,同时尽可能提供稳定的股息分配。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总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对此,他提出,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精神,扩大消费需求的三项结构性改革。第一,以扩大中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权为突破口,加强社会保障和提升人力资本的能力建设。第二,以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带动中国的第二轮城市化浪潮。第三,以调整经济活动中所有制属性界定范围为突破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创新完善,创造更多的较高收入就业机会。 当下,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数字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在全球蓬勃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表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在改写和重构世界经济版图,为后发国家、后发企业提供了“变道超车”的机会窗口。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也成为所有企业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以及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最新的思考。他表示,未来大模型会席卷所有行业,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驱动引擎,重塑经济发展图景。当然,这中间需要像其他技术一样经过组织、流程、架构、商业模式等互补性创新,而大模型最终能够发挥核心作用,将主要体现在万物智能、安全等六大应用场景上。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大会上强调,向“新”而行,探寻发展之“质”,最传统的产业仍然要走新质生产力的道路。当前,规模化养殖成为趋势,而这一趋势带来新的格局,必须用新质生产力来进行武装。包括用数字化能力提升管理、配方设计、育种等。 当前,低空经济“火到飞起”,全国百余城市竞逐这个万亿级赛道。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表示,低空经济作为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前景广阔。他指出,由于低空经济的发展涉及复杂的业务场景、高技术依赖和一定的风险特性,保险创新对低空经济非常重要,是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今年以来,金融大模型“百花齐放”,细分场景应用价值显化。本届年会上,中金公司发布大模型在金融领域价值创造研究报告。 在高端对话环节中,来自民生银行、网商银行、中信保诚、众安保险等机构的高管围绕“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分享实践经验。来自中信建投、博时基金、天弘基金和富国基金的四位投资界人士对全球金融市场、宏观经济与政策、A股市场投资策略、大类资产配置等投资主题“划重点”,研判2025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