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地铁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规划全图-交通图-苏州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这个地方说“骑毛驴也要去看看”(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19-09-30

  经过日积月累,采矿排出了约3.7亿吨废石,废石堆在矿区周边绵延十多里,堆积出几座几十米高的小山。

  在铜绿山下的大冶有色铜绿山矿生产车间里,矿石经过磨碎、浮选等工艺,将送到下游车间,生产出铜、铁、金等。1965年以来,这里每年还能开采矿石130多万吨。目前,从这里生产采集的矿石每年可生产铜1万吨、铁20多万吨、黄金500公斤。

  驱车在黄石老城区走访,破败的街道、破旧的楼房、满眼的灰色调让记者感觉略感压抑。

  绵延千年的“炉火”给这座因矿设厂、因厂建市的城市带来过辉煌,对资源的持续开采也让它承受着巨大的生态赤字:150多座尾矿库、几十万亩工矿废弃地、大面积湖泊污染、生态功能退化……黄石最多时有大小烟囱100多座,年粉尘量高达6000多吨,被称为“光灰城市”。

  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黄石位列其中,其下辖城市大冶位列第一批名单。

  进入21世纪,由于全球能源市场、钢材市场和有色金属市场低迷,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失业带来的阵痛更加凸显,让这个曾经的“黄老二”被宜昌、襄阳远远甩在身后,在湖北的GDP排名降到十名左右,矿冶名城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重回“黄老二”,黄石没有大搞房地产,而是锲而不舍追逐现代工业梦,他们响亮地喊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口号,计划打造先进制造之城。

  曾是大冶铁矿矿工的阎红勇,而今成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负责人,致力于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和同事们一起创造了“石头上种树”的奇迹。

  阎红勇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矿区开始尝试在废石堆上种树,经过反复尝试,最终发现了成活率较高的刺槐。此后30多年间,一代代工人前赴后继,在原本寸草不生的废石堆上栽种了120多万株刺槐,昔日的废石堆变成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相当于约8个广场的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生态林。

  2007年,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建成开园,成为我国第一家国家矿山公园。园内一片空地上,工人们用钢铁废料制作成工艺雕塑,建成矿冶博览园。原有的铁矿设施,被改造成“井下探幽”“石海绿洲”“九龙洞天”等旅游景观。

  如今,这里已变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黄石工业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每年接待的游客达到10万人次。

  铜绿山也启动了生态修复:确定555.7公顷为遗址保护区红线范围,实施古矿遗址生态修复、山体破坏修复、土壤重金属修复、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工矿企业废弃工地生态修复……依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将在遗址北侧建立铜绿山特色青铜小镇,建设国家一流的考古遗址公园,集旅游、文化展示、产业聚合于一体,让千年古铜遗址续写新篇章。

  黄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丽萍说,近年来黄石坚持铁腕治污,将长江大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先后关停“五小”企业1000多家,拆除非法码头123个,关闭露天采石场131家,实现全域无“五小”企业、无非法码头,并投入30亿元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71个,复垦面积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1%。2018年,黄石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生态转型是“基础题”,实施产业强市、打造先进制造之城则是这座千年炉火不熄的城市矢志不渝追逐现代工业梦的“必答题”。

  在转型过程中,曾经支撑起黄石经济四梁八柱的几家百年老店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华新水泥投资60亿元建设百年复兴基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厂,去年利润达30多亿元;新冶钢投入30多亿元实施技改,向军工航天、汽车特种钢材迈进,去年利税超10亿元。

  在推动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黄石依托工业基础雄厚、区位优越的优势,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责任编辑:admin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