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国的通信基础设施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建国初期,我国通信设备、通信方式和通信手段十分落后,而目前电信业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电话网络规模跃升世界第一,电话、互联网用户数跃居全球之首。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信息化社会,是世界最大ICT技术的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01年时,我和周绍杰老师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这既包括中国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数字鸿沟,也包括中国内部的城乡数字鸿沟,还包括中国内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成为数字大国。中国现代化不只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还包括基础设施现代化这样一个要素。 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如何从“一穷二白”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汇率法)或“世界第一大经济体”(PPP法)。以1952年为基期,按照不变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见表8),在过去的66年,到2018年我国GDP是1952年的173.5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9.46倍;第二产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860倍;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972倍;第三产业是1952年的204.3倍;人均GDP是1952年的70.92倍。 1952-2018年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是8.1%,如果进一步分解,1952-1978年期间为6.1%,其实也属于当时世界上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国家,当然如果没有“”或者“”的话,我国的经济增速还会更高,我估计会在9%左右。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8年,我国GDP年均增速是9.4%。以人均GDP来看,1952-2018年我国年均增速达到了6.7%,其中1952-1978年期间为4.0%,这个增长率已经很高了,按照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统计,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超过3%就可以称之为高增长类型。改革开放之后至今,我国的人均GDP增长率更是高达8.4%。[20] 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的现代化特别是经济现代化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而不只是中国经济史上的奇迹。中国的现代化一旦成功,它最大的受益者就从1949年5.4亿人口变成了今天的14亿人口,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发达国家是经过了200多年时间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才发展到今天的水平,OECD国家人口总和是13亿人,比我国少了整整一亿人。既然发达国家可以实现西方现代化,我国后来者居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发展中国家开辟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 再来看另一个指标,即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一是汇率法,按照2010年不变价格的美元来计算(见表9),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大体从1960年1.13%提升2017年的12.69%。[21]二是购买力平价[22],按照2011年国际元计算(见表10),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从1990年的3.66%提高到2017年的18.21%,[23]尽管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下行,但大体上看这一比重就是每年增加0.5个百分点左右。这两种计算也都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成为提供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国家。 中国现代化最有意义的还是中国人的现代化,因为现代化的本质就是要使得中国全体人民现代化。这是什么含义?就是要不断对人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使得所有人的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1912年到1948年累计的大学毕业生只有21万人,[24]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0年,[25]大大低于美国8.38年的水平,相当于中国的8.83倍;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累计18.5万人,只占全国5.4亿人的0.034%,这就是当时的文盲充斥、人才匮乏的中国,也就是******席所说的“一穷二白”的“白”,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26] |